倍力(687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倍力(687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富邦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營運概況及未來展望。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倍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 6874) 於 2025 年 6 月 30 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簡報,提供了其近期營運績效、產品發展方向及未來策略的詳盡概述。綜合審閱此份簡報,該公司展現了在策略佈局上與時俱進,尤其著眼於市場上三大關鍵趨勢:永續發展 (ESG)、資安整合以及人工智慧應用。儘管 2025 年第一季的營收及獲利面臨短期挑戰,其毛利率及營益率的提升、核心業務的轉型,以及對於策略性市場的深入布局,為其中長期成長潛力奠定基礎。

對於股票市場的影響而言,此份報告可能在短期內造成一定壓力,但長期而言,其所處的行業賽道具有極高的成長潛力,這可能使得倍力成為值得關注的標的。

核心觀點與趨勢分析

一、 公司概覽與戰略佈局

  • 成立歷史與規模:倍力資訊成立於 1999 年 9 月,擁有超過 90 名員工,資本額新台幣 2.2 億元,為資訊軟體產業的資深企業。公司營運據點分佈於台北、台中、高雄,顯示其在台灣市場的全面覆蓋。
  • 願景與使命:公司明確的願景是成為「亞太區數位創新與永續經營方案領導者」,並以「匯聚台灣軟體智慧,協力開拓亞太市場」為使命。這表明倍力不僅著眼於台灣本地市場,更積極放眼亞太地區的成長機會,並將「數位創新」與「永續經營」視為核心發展方向。
  • 多元化業務模式:倍力具備「永續成長商業模式」,透過「多元代理產品」、「多元解決方案」、「自有專業服務」及「自有產品服務」等多重營收來源,降低對單一產品線或代理原廠的依賴。其代理產品涵蓋 Oracle、SAP、Quest、One Identity、Cisco、IBM 等國際一線品牌,顯示其在企業級應用服務領域的廣泛實力。
  • 關鍵榮耀與技術專利:公司在 2019 年獲得 WITSA 全球 ICT 傑出貢獻獎,並於 2023 年榮獲 ESG Award 與 ASOCIO Digital Summit ICT Award,凸顯其在數位創新與永續發展方面的業界認可。尤其重要的是,其自有產品「碳管家」在 2024 年獲得 SGS AUP 報告認證,並取得「報告書產出技術專利」,此舉顯著提升了其碳管理解決方案的權威性、效率與準確性,構築了重要的競爭壁壘。

二、 營運績效與財務趨勢

項目 (單位: 新台幣千元)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Q1
營業收入 1,164,726 1,476,766 1,598,779 1,773,324 520,897
營業淨利 101,984 119,016 115,514 126,474 31,257
稅後損益 78,999 91,557 89,432 98,157 23,856
每股盈餘(元) 4.83 4.81 4.07 4.46 1.08
股利配發-現金(元) 1.5 3.8 3.8 4
股利配發-股票(元) 3 0 0 0

1. 年度營運趨勢 (2021-2024年)

  • 營收穩健成長: 營業收入從 2021 年的新台幣 11.6 億元,穩步成長至 2024 年的 17.7 億元,顯示公司營收規模逐年擴大。
  • 獲利波動成長: 營業淨利和稅後損益在 2021-2024 年間呈總體成長趨勢,但 2023 年出現輕微下滑,隨後於 2024 年恢復成長,達到近年高峰。
  • 每股盈餘回穩: 每股盈餘 (EPS) 在 2023 年略有下滑至 4.07 元後,於 2024 年回升至 4.46 元,儘管尚未回到 2021-2022 年的高點,顯示獲利能力正逐步恢復。這與 2021 年有股票股利發放、可能導致股本膨脹後需要更多時間稀釋 EPS 有關,而近年未再配發股票股利則有利於 EPS 的真實反映。
  • 股利政策穩定提升: 現金股利逐年穩步增加,從 2021 年的 1.5 元增至 2024 年的 4 元,展現公司回饋股東的積極性與財務的穩定性。2021 年後未再配發股票股利,顯示公司希望避免股本持續膨脹,有助於未來 EPS 的增長。

2. 近二年營運比較 (2024年Q1 vs. 2025年Q1)

項目 (單位: 新台幣千元) 2024年Q1 2025年Q1 YoY 變化率
營業收入 691,918 520,897 -25%
營業毛利 70,705 61,542 -13%
營業淨利 38,463 31,257 -19%
稅後純益 30,836 23,856 -23%
EPS(元) 1.40 1.08 -23%
人月數 269 276 +3%
  • 短期業績顯著下滑: 2025 年 Q1 的營業收入、營業淨利、稅後純益及 EPS 較 2024 年同期均呈現顯著衰退,其中營收年減 25%,獲利和 EPS 則約下降 19% 至 23%。這是近期營運數據中較為不利的指標。
  • 利潤率改善: 儘管絕對營收與獲利下降,但毛利率從 2024 年 Q1 的 10% 提升至 2025 年 Q1 的 12%,營業利益率從 5% 提升至 6%,稅後純益率從 4% 提升至 5%。這表明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控制或高毛利業務佔比有所提升,使得單位營收的獲利能力增強。此一趨勢有助於彌補營收縮減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未來仍需觀察能否在擴大營收的同時維持或進一步提升這些比率。
  • 人員結構調整: 人月數較同期略微增加 3%。若結合營收獲利下降但利潤率提升來看,可能代表員工生產力分配或成本結構正在優化,例如更多投入到研發等長遠價值領域。

3. 近二年營收結構 (2024年Q1 vs. 2025年Q1,依產業別比較)

產業別 2024年Q1 營收 (新台幣千元) 2024年Q1 佔比 2025年Q1 營收 (新台幣千元) 2025年Q1 佔比 YoY 變化率
金融 358,023 52% 271,035 52% -24.3%
製造 245,816 35% 144,083 28% -41.4%
電信 4,108 1% 2,697 0% -34.3%
政府機關學校 3,907 0% 7,910 2% +102.4%
OTR (其他) 80,064 12% 95,172 18% +18.9%
合計 691,918 100% 520,897 100% -24.7%
  • 製造業和金融業下滑: 製造業營收在 Q1 年減 41.4%,佔總營收比重從 35% 下滑至 28%,是導致總營收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業雖然佔比維持在 52%,但其營收亦年減 24.3%,顯示兩大主力客群面臨短期需求壓力或專案時程延遲。
  • 政府/教育與其他 (OTR) 表現亮眼: 政府機關學校產業營收成長超過一倍 (102.4%),OTR(其他)領域營收亦成長近 19%。儘管這些領域的基數較小,但其高增長率顯示公司在新市場或細分領域取得進展,尤其是「OTR」可能涵蓋其在碳管理等新興服務的客戶。

三、 發展策略與市場潛力

1. 解決方案發展方向:聚焦前瞻趨勢

  • 碳管理 & 永續準則 (Carbon Management &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倍力此領域發展尤為關鍵。隨著台灣金管會推動上市櫃公司接軌 IFRS 永續準則 (S1 & S2),強制性溫室氣體盤查與報告需求急劇增長。倍力的「碳管家」平台具備十大特色,能顯著縮短企業盤查驗證時間 (從 91 天縮至 15.5 天),且其技術已獲專利與 SGS 驗證,使其在快速成長且受法規驅動的 ESG 市場中具備強勁競爭力。倍力已擁有 400 多家上市櫃公司客戶,能更快響應法規要求。
  • 資安整合服務方案: 隨著數位轉型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企業資安需求日益迫切。倍力的方案旨在建立企業基礎資安防禦機制、強化防護策略,並提升營運韌性與持續性,其解決方案涵蓋從預防、偵測到快速恢復的全面性服務。
  • AI 代理人解決方案: 面向企業流程智慧自動化,結合人工智慧提供自主決策、數據洞察、預測分析及自動化執行能力。這是長期的技術發展方向,有望提升企業營運效率與決策品質。

2. 公司發展方向:策略聯盟與軟體控股

  • 公司積極尋求透過「策略聯盟」及發展成為「軟體控股公司」來擴大版圖,目標是建構軟體業生態系,追求多元事業體與獨立成長潛力。此策略有助於:
    • 外部資源整合: 透過合作或併購,獲取新的技術、市場份額或客戶群。
    • 價值最大化: 實現專業分工,優化資源配置。
    • 加速擴張: 尤其在亞太市場,通過策略性結盟可快速拓展國際業務。
    此發展動向展現了公司不僅滿足現有需求,更具備長遠的產業佈局思維。

市場影響與投資人注意事項

股價短期與長期趨勢預測

  • 短期趨勢 (預計壓力): 2025 年 Q1 的業績下滑,尤其是營收、營業淨利與稅後純益均大幅年減,短期內可能對倍力股價構成壓力。投資者在獲利衰退數據公布後,通常傾向於採取觀望或保守態度,若無後續利好消息抵銷,股價可能面臨整理或修正。製造業和金融業作為其核心客群的業績下滑,也暗示宏觀經濟環境對部分客戶可能存在影響,進而衝擊公司的短期訂單。
  • 長期趨勢 (潛力看好): 從中長期來看,倍力的股價表現有望受到其戰略佈局的強力支撐。以下幾點為重要依據:
    1. 碳管理解決方案(碳管家)的強勁增長潛力: 台灣金管會推動的 IFRS 永續準則上路,對上市櫃公司產生剛性需求。倍力作為此領域的先行者,擁有專利技術、SGS 認證及大量現有企業客戶,且其產品能顯著提高效率,有望乘上永續發展趨勢的浪頭,成為未來營收與獲利的重要成長引擎。此需求為政策驅動,市場規模龐大且確定性高。
    2. 資安與 AI 佈局的前瞻性: 資安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剛性需求,AI 應用則是新興增長點。倍力在這兩個領域的持續投入,符合未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為公司多元化增長儲備動能。
    3. 高毛利率業務發展: Q1 財報雖營收下降但毛利率和營益率卻上升,這暗示公司可能在轉型至高附加價值、高毛利率的產品與服務,或進行了有效的成本控制。這種轉型雖然短期會伴隨陣痛,但長期有利於獲利能力的提升與穩定。尤其員工組成轉向研發佔比增加,顯示公司重心往自研產品靠攏。
    4. 策略聯盟與軟體控股野心: 公司未來目標成為「軟體控股公司」,透過併購與合作快速擴張及深化生態系,此一積極的擴張策略若能成功落實,將為公司帶來飛躍式成長的機會。

基本面利多與利空指標整理

利多 (Bullish Factors):

  • ESG 碳管理商機爆發(金管會政策驅動):金管會規定所有上市櫃公司須揭露碳盤查報告與永續資訊,預期將為碳管理相關解決方案(如「碳管家」)帶來龐大且持續的需求。此為市場的結構性利多,具有長期效應。
    參考內容:「台灣接軌 IFRS 永續準則藍圖」、「上市櫃公司接軌 IFRS 永續準則獨特解決方案」、「碳管家 10 大特色」
  • 自有產品「碳管家」獲專利與驗證:「碳管家」取得「2024 報告書產出技術專利」及「SGS AUP 報告」認證,凸顯其技術領先與可信賴度,且已獲實際案例證明能大幅縮短查驗時間 (91天→15.5天),形成強力競爭優勢。
    參考內容:「2024取得 SGS AUP報告 可信賴的碳管理平台-碳管家 2024報告書產出技術專利」、「客戶案例-碳管家為企業帶來的效益」
  • 利潤率提升:2025 年 Q1 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皆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顯示公司在營收下降的同時,單位的盈利能力與成本管控效率有所改善,或高毛利業務佔比提升。
    參考內容:「近二年財務資訊(三率分析)」。
  • 策略性投入研發:產品研發人員佔比從 26% 提升至 35%,顯示公司資源正從傳統技術服務轉向自主產品開發,有望為未來帶來更高利潤和可複製性的業務。
    參考內容:「員工人力分布」。
  • 政府/教育及「其他」業務成長:2025 年 Q1 在政府機關學校與 OTR (其他) 產業營收逆勢增長,顯示新興市場拓展成效良好,且可能隱含碳管理等新服務的貢獻。
    參考內容:「近二年財務資訊-營收(產業別比較)」。
  • 未來策略擴張野心:發展為「軟體控股公司」及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系的策略,顯示公司具備雄心勃勃的增長規劃,可能帶來多元化收益和市場擴張。
    參考內容:「公司發展方向 - 策略聯盟 & 軟體控股公司發展」。
  • 穩定且成長的股利政策:近年現金股利逐年增加,顯示公司重視股東權益回報,這對追求穩定股利的投資人有吸引力。
    參考內容:「近年損益及股利分配」。

利空 (Bearish Factors):

  • 短期業績下滑顯著:2025 年 Q1 營收、營業淨利、稅後純益和 EPS 皆較 2024 年 Q1 大幅下降(約 19%~25%),這可能對公司近期股價造成壓力,顯示近期經營面臨挑戰。
    參考內容:「近二年營運比較」。
  • 製造與金融主力產業衰退:兩大主要營收來源——製造業和金融業在 Q1 呈現顯著下滑,影響總體營收表現,可能暗示這些主要客戶產業景氣疲軟或專案推遲。
    參考內容:「近二年財務資訊-營收(產業別比較)」。
  • 行業競爭加劇:資訊軟體服務業競爭激烈,隨著 ESG 浪潮興起,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亦將不斷增加,倍力需持續創新以維持競爭優勢。

投資人 (特別是散戶) 可以注意的重點

  • 關注「碳管家」業務的成長動能: 投資者應密切追蹤倍力在碳管理相關解決方案上的客戶簽約數量、服務項目廣度,以及營收佔比是否持續提升。這是驅動公司未來成長最關鍵且確定性最高的指標。
  • 留意營收下滑的持續性與產業別表現: Q1 業績的下滑可能只是短期現象,或是產業景氣循環所致。投資人應關注 2025 年 Q2 或上半年的財報數據,觀察營收是否有觸底反彈的跡象,並特別注意金融與製造兩大主力客群的需求變化。
  • 分析毛利率提升的真實原因: 雖然利潤率提升是好事,但需要進一步分析這是單純透過成本控制,還是由於高附加值產品(如碳管家)佔比提高所致。如果是後者,則代表營收結構優化,更具長期投資價值。
  • 評估「軟體控股」策略的進展: 公司尋求外部資源,發展策略聯盟或成為控股公司,此類併購或投資消息若有具體進展,可能帶來資產重估與規模效益。散戶投資者可留意公司對外合作的公告。
  • 注意人員結構變動的成效: 研發人員佔比增加,雖然短期內會增加研發成本,但長期則有助於自有產品的開發與競爭力。觀察新產品線如 AI 代理人解決方案是否能有效轉化為營收與獲利。
  • 合理評估股價與估值: 鑒於短期業績承壓與長期潛力並存,散戶在買入時應避免盲目追高,綜合考量當前股價是否已充分反映短期利空與長期利多,可以考慮等待更清晰的營收恢復信號或逢低佈局。

總體而言,倍力資訊在 2025 年 Q1 面臨了營收獲利下降的短期逆風,這反映了外部市場的一些挑戰。然而,其在「碳管理」領域的深度佈局與技術實力,搭配金管會永續準則的推動,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中長期增長機會。同時,資安、AI 應用與軟體控股的策略也為未來成長開拓了新路徑。對於投資人而言,倍力是一家具備「短期壓力」但「長期潛力」的公司,核心應關注其自有產品線,尤其是「碳管家」業務的實質推進與市場表現。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櫃買中心11樓多功能資訊媒體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1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櫃買中心舉辦之業績發表會,說明公司營運概況及未來展望。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76號B2
相關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康和綜合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營運概況及未來展望。 報名請洽康和證券法人部卓小姐(電子信箱: dora.cho@concords.com.tw)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