錼創科技-KY創(6854)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錼創科技-KY創(6854)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元大金融廣場3樓D廳(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57號)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元大證券舉辦之法人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
這份錼創科技-KY(股票代碼:6854)於2025年10月29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報告,詳細闡述了公司在MicroLED顯示技術領域的市場地位、技術優勢、業務策略、財務表現以及未來展望。報告內容清晰地描繪了錼創科技作為MicroLED產業先驅的角色,並強調了其在高端顯示、穿戴裝置、透明顯示、車用顯示及AR/VR等多元應用領域的佈局。
從整體來看,該報告傳達了對MicroLED技術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以及錼創科技在此生態系中的領先地位。公司不僅擁有從材料到量產的完整技術方案,更在產能擴張、市場佈局及研發創新方面展現積極態勢。雖然近期財務表現受特定因素影響呈現波動,但公司透過策略性融資、全球據點擴張及關稅風險管理,致力於鞏固長期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創新板法規的鬆綁,預期將為錼創科技等創新板公司帶來顯著的流動性提升和更廣泛的投資人基礎,這對於長期發展具有正面意義。
股票市場潛在影響
該報告的發布可能對錼創科技的股價產生多重影響:
- 短期波動: 2025年第一、二季的EPS虧損及毛利率下降,儘管有明確解釋(CB/SPO承銷費用、美元貶值匯損、產能利用率低),短期內仍可能引起市場對公司獲利能力的擔憂,導致股價承壓。營收在3月至5月的下滑也可能加劇此擔憂。
- 中期支撐: 公司在MicroLED技術上的突破、廣泛的應用佈局(高端電視、穿戴、車用、AR/VR)、以及CoC產品的高市佔率,為股價提供了基本面支撐。這些利多消息有助於吸引技術導向型投資者。
- 長期利好: 創新板法規鬆綁(開放當沖、投信投資、解除合格投資人限制)是顯著的長期利好,將大幅提升創新板股票的流動性和潛在估值空間,吸引更多散戶及法人資金。公司資本支出用於擴產和新世代產品研發,以及海外市場的積極佈局,也預示著未來成長潛力。
未來趨勢判斷
- 短期趨勢: 由於2025年第一、二季的財務表現不佳(EPS虧損加劇,毛利率顯著下滑),且CoC客戶需求遞延而非取消訂單,短期內公司可能面臨營收和獲利壓力。然而,市場對創新板法規鬆綁的反應,可能為股價提供一定的流動性溢價。
- 長期趨勢: MicroLED技術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潛力巨大,錼創科技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公司在技術創新、產能擴張、全球佈局和多元應用開發方面的策略是明確且具前瞻性的。特別是其MicroLED超越OLED的效能與壽命、全彩同面板技術,以及在AR/VR和車用領域的深度耕耘,將成為長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創新板的政策紅利也將持續發酵,為公司長期發展提供更健康的資本市場環境。因此,長期來看,錼創科技的發展前景仍然樂觀,但需密切關注其營收和毛利率能否恢復成長軌道。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財務表現波動: 散戶應理解公司2025年前兩季的虧損和毛利率下滑是受特定事件(融資費用、匯損、產能利用率低)影響。應關注後續季度財務報告,評估營收和毛利率的恢復情況,以及CoC訂單是否如期回溫。
- MicroLED技術風險與機遇: MicroLED技術仍處於發展早期,雖然潛力巨大,但大規模商業化仍需時間克服成本和技術挑戰。散戶應認可錼創科技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但也需意識到技術轉換帶來的市場風險,如報告中提及若發展緩慢可能轉向OLED的風險。
- 創新板政策紅利: 創新板法規的鬆綁對散戶而言是重要利好,意味著未來買賣創新板股票將更便利,流動性更好。但同時也要注意,流動性增加可能帶來更大的價格波動,散戶需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 長期投資導向: 錼創科技作為技術型公司,其價值更多體現在未來成長潛力而非短期獲利。散戶若考慮投資,應抱持長期視角,關注公司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尤其AR/VR和車用)、以及產能擴張方面的進展。
- 競爭態勢: 雖然錼創科技在CoC市場佔有主導地位,但MicroLED顯示器市場仍有其他競爭者。散戶需關注公司能否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份額。
條列式重點摘要
- 公司概況與業務:
- 錼創科技是台灣創新板首家掛牌公司,主要從事氮化物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製造及銷售。
- 核心產品為CoC (Chip-on-Carrier) 及MicroLED顯示器,終端應用廣泛,包括無邊框大尺寸電視、透明車用、超高亮度穿戴裝置及超薄可撓式MicroLED顯示器。
- 市值新台幣150億元,員工總人數超過500人,於苗栗-竹南設有總部,並在台南、新北、美國聖荷西及中國昆山設有據點。
- MicroLED市場發展:
- MicroLED電視已進入市場,提供多種尺寸(140吋、114吋、101吋、89吋、76吋),並引領高端顯示市場,包含豪宅與商用顯示。
- 穿戴裝置應用已商業化,例如Garmin fenix 8 pro於2025年9月5日發佈MicroLED版本,預計將推動下一波智慧裝置發展。
- 透明MicroLED顯示器在CES 2024和2025引起市場關注,車用市場也開始採納MicroLED顯示技術。
- 技術優勢與創新:
- 推出Tantium™高壓低電流晶片設計,突破性提升亮度效率80%-100%,省電約40%,效能與壽命全面超越OLED。
- 提供MicroLED在TFT、PCB、Silicon三大解決方案,涵蓋透明、柔性、可捲曲、無縫拼接、超大尺寸、超高亮度、AR微顯示器及微型投影儀等多元應用。
- 開發CoC巨量轉移技術,並推出CoC2新製程以提升生產能力。
- 在全彩同面板MicroLED微顯示器方面取得突破,達到4,536ppi (1920x1080, 0.49吋) 和5,64436ppi (720x720, 0.18吋),並榮獲2023 SID「最佳AR/VR/MR演示/產品」及2025 Touch TW GPA「傑出技術獎」。
- 提供全自動化巨量轉移生產系統與完整設備解決方案,涵蓋MicroLED生態系所有核心技術。
- 資金籌措與運用:
- 2025年第一季完成整體募資新台幣27.74億元,包括CB(轉換公司債)募資8億元及SPO(現金增資)募資19.74億元。
- 資金將用於擴充CoC產能(從2,000+片提升至3,000+片)、投資次世代產品研發機台(8吋/12吋Epi、COW、CoC製程設備),以及提高營運週轉金,用於備料和海外據點擴張。
- 全球佈局與風險管理:
- 2023年5月成立錼創美國子公司,拓展北美市場。
- 預計2025年7月於中國大陸成立子公司,並於2026年第二至第三季完成建置並開始接單,以貼近中國面板/電動車客戶需求。
- 直接銷往美國市場的營收佔比低於3%,關稅影響有限;公司透過與客戶溝通和強化競爭力來應對。
- 財務表現(2025年上半年):
- 2024年EPS轉虧為盈達到0.56元,但2025年第一季EPS為-0.48元,第二季EPS為-3.15元。
- 第一季EPS受CB/SPO承銷費用影響,第二季EPS受美元貶值及匯兌損失影響。
- 2025年3月至5月營收出現下滑,主要係CoC客戶需求低於預期,多數為遞延或轉為新機種,而非取消訂單。
- 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從第一季的40%大幅下滑至16%,主要受產能利用率較低影響。
- CoC、技術服務、統包工程建置服務在2025年第一、二季的營收貢獻均較前一季下滑。
- 業務策略與未來規劃:
- 以客戶為導向,持續降低量產成本、提升品質和產能。
- 分散客戶貢獻,擴展歐/美/亞市場,建立海外製造與營運據點。
- 持續投入研發,掌握新世代技術與設備,保持領先地位。
- 持續促成MicroLED生態系發展,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及專利佈局。
- CoC市佔率超過9成,是全球唯一通過韓廠品質驗證的公司。
- 創新板法規鬆綁:
- 證交所宣布將自2025年1月6日起全面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限制,預計受益股民從30萬戶大幅擴大至1300萬戶。
- 創新板股票將開放當沖,並鬆綁投信基金投資額度,最快2025年底上路。
- 創新板股東人數持續增長,從上市前228戶增至2024年底約1400戶,新制上路後四個月內成長兩倍達4500戶。
數字、圖表與表格的主要趨勢分析
公司基本資訊(來源:第3頁)
項目 數據 趨勢與分析 成立時間 2014年2月25日 作為一家成立十餘年的公司,在MicroLED領域累積了相當的技術與經驗。 上市時間 2022年8月18日 掛牌時間不長,仍屬新興上市公司,市場對其財務表現的成熟度仍在觀察中。 市值 新台幣150億元 顯示公司在資本市場具有一定規模與估值,儘管在創新板上市。 員工總人數 500 + 具備一定的人力規模,顯示公司有能力支撐其研發與生產活動。 國內據點 苗栗-竹南(總部)、台南、新北 涵蓋台灣主要的科技聚落,便於人才招募與供應鏈整合。 海外據點 美國-聖荷西 / 中國 - 昆山 策略性佈局於全球重要市場,有利於貼近客戶、拓展業務及管理地緣政治風險。 籌資與資金運用(來源:第31-32頁)
公司於2025年第一季完成總計新台幣27.74億元的籌資,其中包含8億元的轉換公司債(CB)與19.74億元的現金增資(SPO)。這顯示公司在資本市場具備一定的籌資能力。
- 資金運用方向:
- 資本支出: 將擴充CoC產能從2,000+片至3,000+片,提升約50%的產能。同時投資8吋/12吋Epi、COW、CoC製程設備等新世代產品研發機台,著重於更高對準精度、更平整蝕刻、鍍膜等關鍵製程設備。此舉顯示公司對未來市場需求的信心,並致力於提升核心技術能力。
- 營運週轉金: 用於支應營收成長所需的備料、設備零件及CoC製程材料,並支持公司海外據點的佈局與擴張。這有助於確保營運順暢及市場拓展。
關稅影響評估(來源:第35頁)
- 直接影響有限: 錼創產品直接銷往美國市場的營收佔比低於3%,因此關稅對公司營運表現的直接影響不大。
- 積極應對: 公司已主動與客戶溝通,了解受影響狀況並協商應對,目前尚未出現因關稅導致的砍單情況。此顯示公司對潛在風險的管控能力。
- 策略性強化: 透過管理成本控制、優化原物料供應鏈來強化競爭力,並持續密切觀察市場變化。
營收與EPS分析(來源:第41頁)
累計月營收(百萬元)趨勢圖:
年份 趨勢 分析 2022 平穩增長 作為新上市公司,營收基礎穩固。 2023 穩健增長 累計營收曲線持續向上,顯示業務擴張。 2024 加速增長 營收增長速度加快,累計曲線斜率增大,反映MicroLED市場開始放量。 2025 初期強勁,後續待觀察 年初累計營收明顯高於往年同期,顯示預期強勁增長,但圖表截斷點後續走勢未明。根據文字說明,Q1和Q2的實際月營收表現不如預期。 整體而言,累計營收圖顯示公司過去幾年營收呈現持續且加速的成長趨勢,尤其2024年表現突出,2025年初的累計營收曲線也處於所有年份的最高點,暗示著市場對MicroLED技術應用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加。
每股盈餘(EPS)趨勢圖(元):
期間 EPS 分析 2022 -5.47 顯著虧損,符合新創技術公司發展初期投入較大的特點。 2023 -4.78 虧損收斂,顯示營運效率有所改善或市場逐漸擴大。 2024 0.56 轉虧為盈,這是公司重要的里程碑,表明其商業模式開始產生正向收益,市場開始接受其產品。 2025 Q1 -0.48 轉為虧損,主因是CB/SPO承銷費用影響。這屬於一次性費用,而非核心營運問題。 2025 Q2 -3.15 虧損擴大,主因是美元貶值和匯兌損失。這屬於外部匯率風險,對營運影響較大,但非核心業務問題。 EPS數據顯示,錼創科技在2024年成功轉虧為盈,是其營運表現的重要轉捩點。然而,2025年第一、二季的虧損,雖然有其特定原因(承銷費用與匯損),仍需投資人密切關注,判斷這些影響是否會持續,以及公司能否在後續季度恢復盈利能力。
月營收變化(來源:第42頁)
月營收(百萬元)趨勢圖:
年份 趨勢 分析 2022 前低後高 下半年營收表現較好,可能與產品出貨或市場拓展有關。 2023 整體平穩,有小幅波動 顯示營收已進入較為常態化的階段。 2024 顯著成長,年末衝高 從年中開始營收明顯提升,並在年末達到高峰,與全年EPS轉盈的表現相符。 2025 年初衝高,3月至5月下滑 1、2月營收強勁,但3、4、5月出現顯著下滑,這解釋了Q1和Q2的累計營收不如預期。公司說明主要原因是CoC客戶需求低於預期,但多為遞延或轉為新機種,而非取消訂單,這為未來的營收回溫提供了可能性。 月營收圖清晰揭示了2025年上半年營收的疲軟。儘管有訂單遞延而非取消的解釋,但短期內這種波動仍會對投資人信心造成影響,需要關注後續月份營收能否恢復增長。
毛利率分析(來源:第43頁)
營收與毛利率(%)趨勢圖:
期間 毛利率 (%) 分析 2023 Q2 7.57% 初期毛利率較低,可能與產品爬坡及規模經濟效益未顯現有關。 2023 Q3 16.15% 毛利率有所提升。 2023 Q4 13.74% 略有下降。 2024 Q1 30.67% 顯著提升,突破30%,顯示產品成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進步。 2024 Q2 32.61% 持續穩定在高位。 2024 Q3 36.17% 穩步上升。 2024 Q4 43.47% 達到最高峰,顯示公司盈利能力表現優異。 2025 Q1 40% 保持在高位,但略有下滑。 2025 Q2 16% 大幅下滑至2023年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較低。這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較大衝擊,需要關注其恢復情況。 毛利率的趨勢顯示,錼創科技在2024年實現了毛利率的顯著成長,並達到高峰,這與其轉虧為盈的表現相輔相成。然而,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的大幅下滑,是報告中較為不利的數據,反映了營運效率在特定時間點的挑戰,特別是產能利用率不足的問題。
營收結構細分(來源:第44頁)
營收分解圖顯示了CoC、技術服務、統包工程建置服務、設備及其他等五個主要收入來源的季度貢獻。2024年第四季度整體營收達到高峰,各業務板塊均有較好表現。然而,2025年第一、二季度,整體營收出現下滑,主要受CoC、技術服務及統包工程建置服務的貢獻減少影響。
- CoC業務: 儘管在2025年Q1和Q2有所下滑,但「手錶/電視/車用CoC營收持續貢獻」,顯示產品應用多元化,有助於未來分散風險。
- 技術服務: 儘管2025年Q2下滑,但公司「持續拓展新案」,暗示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 統包工程建置服務: 營收認列採用「完工百分比法」,導致波動較大。
- 設備營收: 「設備營收持續貢獻」,顯示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為公司提供了基礎支撐。
創新板法規鬆綁(來源:第47-49頁)
- 合格投資人限制取消: 將自2025年1月6日起全面取消創新板合格投資人限制,預計受益股民從現有的30萬戶大幅擴大至1300萬戶。此舉將顯著提升創新板股票的潛在投資人基礎和市場流動性。
- 股東人數增長: 從上市前的228戶,增長到2022年8月至2024年底約1400戶,在創新板新制上路後短短四個月內,股東人數翻倍增長至4500戶。這實際證明了法規鬆綁對吸引投資人、提升關注度的效果。
- 開放當沖與投信投資: 創新板股票將開放當沖,並鬆綁投信基金投資創新板股票的額度,預計最快2025年底前上路。這些措施將進一步增加市場活躍度,引入更多短期交易者和機構資金,有望提升創新板股票的估值。
利多與利空資訊整理
利多 (Positive)
- 技術領先與創新:
- 主要產品CoC及MicroLED顯示器應用於高端電視、穿戴、車用及AR/VR等廣泛市場。(第3頁)
- Tantium™高壓低電流晶片設計,亮度效率提升80%-100%,省電約40%,效能與壽命全面超越OLED。(第14頁)
- 提供MicroLED在TFT、PCB、Silicon三大解決方案,涵蓋多元應用。(第15頁)
- 導入CoC2新製程,提升生產能力。(第17頁)
- 獲得2023 SID「最佳MicroLED相關技術」獎項。(第18頁)
- 全彩同面板MicroLED微顯示器技術突破,實現高ppi與小晶片尺寸,榮獲2023 SID「最佳AR/VR/MR演示/產品」及2025 Touch TW GPA「傑出技術獎」。(第24頁)
- 提供全自動化巨量轉移生產系統與完整設備解決方案,掌握MicroLED核心技術。(第26、28頁)
- 為少數整合MicroLED顯示技術的公司,擁有完整技術、快速優化生產效率,克服技術瓶頸。(第37頁)
- 市場領先地位,廣泛佈局專利並建立know-how。(第37頁)
- 市場拓展與業務優勢:
- MicroLED電視已進入高端顯示市場,穿戴裝置應用已商業化,Garmin新產品採用MicroLED。(第6、8、10頁)
- 透明MicroLED顯示器與車用市場開始採納MicroLED,為新興應用增長點。(第12、13頁)
- 海外據點擴張:成立美國子公司,並預計2025年於中國大陸成立子公司,以貼近當地市場需求並降低關稅影響。(第33頁)
- 關稅對美國市場直接營收影響小於3%,且已積極與客戶溝通應對,目前無砍單狀況。(第35頁)
- CoC產品市佔率逾9成,且為全球唯一通過韓廠品質驗證者,具市場主導地位。(第39頁)
- 業務佈局多元,包括巨量轉移設備銷售、Turnkey工程服務、車用顯示器POC、AR/VR、透明顯示屏、PCB Based室內看板合作開發。(第39頁)
- 將擴充CoC產能並投資次世代產品研發設備,準備迎接未來需求。(第32頁)
- 營運週轉金增加,用於備料、設備零件及CoC製程材料,並擴張海外據點。(第32頁)
- 「以客戶為導向」、「分散客戶貢獻」、「建立海外佈局」、「持續投入研發」等四大策略,強化長期競爭力。(第46頁)
- 財務與資本市場:
- 2024年EPS轉虧為盈,達0.56元,顯示營運效率提升。(第41頁)
- 累計月營收持續成長,2025年初預期表現強勁。(第41頁)
- 2025年第一季完成總募資新台幣27.74億元,為營運發展注入資金。(第31頁)
- 創新板法規鬆綁:
- 2025年1月6日起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預計股民數從30萬戶擴大至1300萬戶,大幅增加潛在投資人基礎。(第47頁)
- 股東人數在新制上路後四個月內成長兩倍,達4500戶,顯示市場關注度提升。(第48頁)
- 將開放當沖及鬆綁投信基金投資額度,預計最快2025年底上路,有望提升流動性與吸引機構資金。(第49頁)
利空 (Negative)
- 短期財務表現不佳:
- 2025年第一季EPS轉為虧損-0.48元,主要受CB/SPO承銷費用影響。(第41頁)
- 2025年第二季EPS虧損擴大至-3.15元,主要受美元貶值及匯兌損失影響。(第41頁)
- 2025年3月至5月月營收出現顯著下滑,低於預期。(第42頁)
- 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大幅下滑至16%,主因產能利用率較低。(第43頁)
- CoC客戶需求低於預期,雖多為遞延或轉為新機種而非取消,但短期內仍影響營收。(第42頁)
- 市場競爭與技術發展風險:
- MicroLED技術發展若進度緩慢,可能會導致市場轉向其他競爭技術如OLED。(第38頁)
總結
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展現了錼創科技在MicroLED產業的深厚實力與前瞻佈局。公司不僅擁有領先的技術、多元的產品應用,更積極透過資本支出擴充產能,並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市場,以應對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2024年轉虧為盈的成績,證明了其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然而,2025年上半年受承銷費用、匯損及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影響,導致EPS再次虧損且毛利率下滑,這無疑為其短期表現蒙上陰影,是投資人必須審慎評估的風險。
長期而言,Micr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巨大潛力,以及錼創科技在其中築起的堅實護城河,仍是吸引長期投資者的關鍵。公司在AR/VR、車用顯示、透明顯示等新興領域的投入,有望在未來開花結果。此外,台灣創新板法規的全面鬆綁,將大幅提升股票的流動性和投資人參與度,為錼創科技在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由於2025年上半年財務數據的負面表現,錼創科技的股價可能面臨壓力或波動。市場對短期獲利能力和營收增長放緩的擔憂可能會影響投資情緒。然而,創新板政策利好消息的持續發酵,以及MicroLED技術的長期成長潛力,有望為股價提供底部支撐,並吸引具備長線思維的投資者。若後續季度能展現營收回升及毛利率改善,則有望逐步恢復市場信心。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
- 短期趨勢: 由於近期財務表現(特別是2025年Q1和Q2的EPS虧損和毛利率下滑)與月營收的波動,公司在短期內可能面臨營運調整期。儘管有訂單遞延的解釋,但市場仍會密切關注後續季度營收和利潤的恢復情況。創新板法規鬆綁雖是長期利好,但其對股價的短期提振效果仍需觀察。
- 長期趨勢: 錼創科技在MicroLED顯示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不斷創新的技術突破、以及在高端顯示、穿戴、車用、AR/VR等多元高成長應用市場的佈局,為其提供了堅實的長期成長基礎。隨著MicroLED技術成熟度提升和成本下降,其市場滲透率將逐步擴大。公司擴產、研發投入以及全球化策略,都將支持其在未來十年內持續成長。因此,長期來看,錼創科技仍具備顯著的成長潛力。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密切關注財務轉折點: 散戶應密切關注錼創科技未來季度報告,特別是營收是否恢復增長、毛利率能否回升至2024年高點,以及EPS能否再次轉正。這些將是判斷公司營運是否走出短期低谷的關鍵指標。
- 理解短期波動與長期價值: 錼創科技作為高科技新創公司,其股價往往對新技術的進展和市場預期敏感。散戶應區分短期財報波動與公司長期的技術領先和市場潛力。若著眼於MicroLED產業的長期成長,需具備耐心和對技術發展的信心。
- 評估創新板鬆綁效益: 創新板法規鬆綁確實提供了更大的流動性和投資參與機會。散戶在參與時,應充分了解相關交易規則(如當沖風險),並評估因流動性增加可能帶來的股價波動。
- 關注市場競爭與技術替代風險: 儘管錼創科技技術領先,但顯示產業競爭激烈。散戶應注意MicroLED技術大規模商用化的進程、成本曲線的下降速度,以及其他顯示技術(如OLED)的競爭態勢。
- 持續追蹤研發與客戶拓展: 公司的長期成長有賴於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新客戶、新應用市場的拓展。散戶應關注公司在AR/VR、車用等高價值市場的實質進展和訂單獲取情況。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香港港島香格里拉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所舉辦之投資論壇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艾麗酒店 (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8號5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2025年中國信託證券第二季前瞻論壇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南港展覽館 1 館 5 樓 500 會議室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 1 號 5 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臺灣證券交易所舉辦之114 年「Touch Taiwan 展」(智慧顯示、智慧製造及電子生產製造設備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臺灣證券交易所1樓資訊展示中心 (臺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臺灣證券交易所舉辦之113年第4季第一上市公司及創新板公司法人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未提供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網站更多文件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