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健生技(6661)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威健生技(6661)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兆豐證券總公司(台北市忠孝東路二段95號13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將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本公司營運狀況及未來展望,報名請至 https://forms.gle/bmK39LzLeXCXprJc8 線上報名 完整財務業務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詢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威健生技(股票代碼:6661)於2024年11月25日發布的法人說明會簡報,詳細闡述了該公司在精準醫學領域的產業趨勢、核心競爭力、營運實績以及未來發展計畫。 該報告指出,隨著基因組學的突破與政策支持(如特管法納管與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精準醫療已成為不可逆的產業趨勢。威健生技憑藉其扎實的認證、豐富的經驗與完整的技術整合,在基因檢測服務、科研解決方案及臨床應用方面展現了全面的布局。特別是公司透過引進Somalogic的蛋白質體技術與Guardant的液態活檢技術,大幅擴展了在癌症早篩、精準用藥及新藥開發領域的服務能力。 然而,從營運實績來看,公司近年來的財務表現呈現下滑趨勢,尤其在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出現營業淨利及稅後損益的虧損或微薄獲利,每股盈餘也大幅縮水。儘管毛利率相對穩定,但營收與獲利的壓力顯而易見。這表明儘管公司積極布局高成長的精準醫療市場,但短期內仍面臨營運挑戰。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 短期影響: 鑑於公司近年營運實績的下滑趨勢,特別是2022年轉虧為盈且2023年前三季僅微薄獲利,可能會對投資人信心造成壓力。儘管公司積極布局精準醫療新技術和市場,但這些效益的顯現需要時間。短期內,市場可能對其獲利能力持觀望態度。 * 長期影響: 威健生技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深度布局,特別是引進國際領先的蛋白質體與液態活檢技術,並拓展癌症基因檢測全產品線,符合全球醫療發展的長期趨勢。若這些新技術和服務能成功轉化為實質營收和獲利,將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成長潛力。特管法規定的確立及基因檢測納入健保,也為產業提供了穩定的成長基礎。長期來看,這些策略性的投資和市場趨勢有望推動股價上揚,但前提是公司能有效執行其擴張計畫並改善財務表現。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公司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技術和市場拓展仍處於投入期。儘管市場潛力巨大,但新技術的推廣、市場接受度以及競爭格局可能導致短期內營運成本增加,獲利能力仍可能承壓。預計短期內,財務數據(特別是獲利能力)可能仍需觀察其改善情況。 * 長期趨勢: 精準醫療是全球醫療產業的重大趨勢,基因檢測和蛋白質體學在疾病診斷、治療和新藥開發中扮演關鍵角色。威健生技的策略性布局與合作夥伴關係,使其能夠抓住這波長期成長機會。隨著技術成熟和市場擴大,若能有效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和獲利,長期成長動能可期。重點在於公司能否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保持技術領先並實現商業化。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1. 財務數據的持續改善: 密切關注未來財報,特別是營收成長率、營業淨利和每股盈餘是否能恢復成長軌道。了解新事業(如蛋白質體檢測和癌症液態活檢)對營收和獲利的貢獻程度。 2. 新技術的市場推廣與接受度: 評估Guardant和Somalogic等新引進技術在市場上的推廣進度,以及醫療機構和患者的接受度。關注相關檢測服務的訂單量或使用率。 3. 政策利多的實質影響: 基因檢測納入健保以及特管法的推動,確實為產業帶來利多。投資人應觀察這些政策如何實質性地轉化為公司營收成長,例如哪些檢測項目獲得健保給付、給付範圍和費用等。 4. 競爭格局: 精準醫療市場競爭激烈,除了技術領先,還需關注公司如何維持競爭優勢,包括成本效率、服務廣度與深度、以及與其他國內外競爭者的差異化。 5. 現金流與研發投入: 在擴張期,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和對研發的持續投入至關重要。健康的現金流能支持其技術引進和市場拓展,而持續研發則能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利多與利空分析
利多因素
- 產業趨勢明確: 精準醫療已成為全球醫療發展主流,基因檢測是其重要基礎。此趨勢為威健生技提供龐大市場機會與長期成長潛力。(文件內容依據:第5、6、9頁)
- 政策支持: 衛福部特管法納管基因檢測,保障消費者權益並促進產業標準化;基因檢測(尤其是癌症NGS)納入健保,預計每年兩萬名癌友受惠,大幅擴大市場需求與患者可近性。(文件內容依據:第7、8、9頁)
- 核心競爭優勢: 公司擁有扎實的TAF ISO 17025、ISO、LDTS認證,高達89%碩博士人才的專業團隊,以及多年的操作經驗,並能完整整合技術、分析與代理儀器試劑,提供前端技術支持。(文件內容依據:第11頁)
- 完整科研與臨床解決方案: 提供從生物晶片、次世代/第三代定序到蛋白質體檢測的科研服務,並將臨床應用從孕前檢測擴展至癌症基因檢測,覆蓋廣泛的生命週期與疾病領域。(文件內容依據:第12、13、20、22頁)
- 策略性技術引進與合作: 透過引進Somalogic的蛋白質體技術與Guardant的液態活檢技術,使公司在全球精準醫學布局上取得領先地位,特別是在癌症早期監測和晚期精準用藥方面。(文件內容依據:第20、21、23、24、25頁)
- 廣泛的客戶基礎: 主要客戶涵蓋國內眾多頂尖醫學中心、大學附設醫院、研究機構與政府單位,顯示其在業界的良好聲譽與市場滲透率。(文件內容依據:第16頁)
利空因素
- 營運收入下滑: 公司營收自2021年達到高峰後,在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呈現明顯下滑趨勢。(文件內容依據:第17、18頁)
- 獲利能力顯著衰退: 營業淨利、稅前損益及稅後損益在2022年轉為虧損,2023年前三季雖有微幅獲利,但與往年相比仍大幅縮水,每股盈餘也從正轉負再轉為接近零。(文件內容依據:第18頁)
- 測試服務營收下降: 過去作為主要營收來源之一的測試服務,其營收占比與金額在近期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文件內容依據:第17頁)
- 儀器銷售營收下降: 儀器銷售的營收在2023年前三季也出現大幅下滑。(文件內容依據:第17頁)
條列式重點摘要
產業趨勢
- 精準醫療以基因檢測為重要基礎,其醫療目的涵蓋疾病檢測(如婚前、帶因篩檢、產前及新生兒檢測、遺傳代謝與罕見疾病篩檢)與標靶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癌症診斷治療與預後)。
- 醫療典範從「對症用藥」轉向「對基因用藥」,基因檢測成為藥物開發、標靶治療、精準醫療及個人化醫療的核心。
- 衛福部已將基因檢測納入特管法管理,旨在保障消費者權益並促進基因檢測服務的標準化,要求實驗室技術標準、檢測結果、解釋流程及隱私保護達到一定水準。
- 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特別是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自2023年5月1日起實施,預估每年有兩萬名癌症病患受惠,有助於促進精準醫療發展並降低整體醫療成本,實現「精準用藥」。
- 產業趨勢明確朝向精準醫學,基因組學研究突破使基因檢測成為核心技術,特管法納管則為產業提供了合法合規的發展框架,有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
競爭利基
- 核心競爭力:
- 扎實認證: 公司自成立第三年起即取得TAF ISO 17025認證,並持有ISO、原廠服務認證及LDTS認證。
- 經驗豐富: 實驗室碩博士人才占比達89%,操作經驗多年,整體平均年資為6年。
- 完整整合: 將技術、分析與代理儀器及試劑完整結合,提供前端技術支持,擁有複合型團隊。
- 科研完整解決方案: 提供生物晶片、次世代定序、第三代定序及蛋白質體檢測服務,以滿足產業藥物開發、醫院醫學研究及學術基礎研究需求,服務方案包括執行委託基因檢測、建構檢測設備平台、提供基因檢測試劑及新藥開發。主要代理品牌包括Agilent Technologies、EPIGENTEK、Illumina及somalogic。
- 基因檢測技術轉化臨床應用: 具備衛福部LDTS實驗室認證,提供從孕前(胚胎著床前染色體檢測)、孕期(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全染色體微陣列晶片檢測)到新生兒/成年人(全染色體微陣列晶片檢測、外顯子定序應用)的全面基因檢測服務,並進一步延伸至癌症基因檢測。
- 蛋白質體學應用: 運用Somalogic蛋白質體檢測技術,可分析體內數千種蛋白質,輔助疾病診斷、預測與個人化治療,核心為SomaScan®平台。
- 癌症基因檢測服務: 運用Guardant液態活檢技術,透過血液樣本檢測癌症基因突變(循環腫瘤DNA, ctDNA),提供分子特徵分析,具有快速取樣、降低患者痛苦與風險、提高檢測靈敏度等優勢。
- 全面性癌症檢測產品: Guardant系列產品涵蓋癌症發展各階段,包括亞健康人/癌症早篩(shield™)、早期/癌症基因檢測(MRD Detection & Recurrence monitoring, GUARDANT REVEAL™)及晚期/癌症基因檢測(GUARDANT360™、GUARDANT360™ TissueNext),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 精準醫學最新布局: 透過引進Somalogic(蛋白質體技術)和Guardant(液態活檢技術),結合自身專業在地化服務,推進精準醫學發展,滿足晚期癌症精準用藥及早期癌症監測需求。
營運實績
項目 趨勢描述 商業模式 威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檢體處理、檢測方法與資訊分析的「測試服務」,以及代理儀器與試劑的「銷售儀器、試劑」。其子公司微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模式動物基因編輯服務(測試服務),威茂股份有限公司則負責臨床醫療儀器銷售與維修服務(銷售儀器)。顯示多元化的營收來源與服務範圍。 主要客戶 客戶群廣泛,包括長庚、馬偕、奇美、國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大型醫療院所,以及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福部疾管署等研究與政府機構,展現其在醫療和科研領域的深度耕耘。 營收類別占比(2017-2024Q3)
- 整體營收: 從2017年的約3.2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約3.99億元,但隨後在2020年(約3.97億元)開始趨緩,2021年(約3.13億元)出現顯著下滑,2022年略有回升(約3.22億元),但在2023年前三季再次大幅下降至約2.35億元。
- 測試服務: 在2017年約0.88億元,在2019年及2020年達到高峰(分別約1.91億元和1.90億元),但隨後在2021年降至約1.16億元,並持續在約1.16億元的水平波動,2023年前三季進一步下滑至約0.94億元。
- 銷售儀器: 在2018年達到高峰約1.59億元,隨後波動下降,2023年前三季顯著下滑至約0.43億元。
- 銷售試劑: 波動較大,2017年約0.99億元,在2022年達到高峰約1.18億元,2023年前三季略為回升至約0.97億元。
- 其他: 佔比相對較小,近年來貢獻微乎其微。
- 總結趨勢: 近年來整體營收呈現下滑趨勢,主要營收來源測試服務和銷售儀器在2023年前三季均出現明顯衰退,儘管銷售試劑有所回升,但未能彌補整體營收的下滑。
近三年績效(2021-2023Q3)
- 營業收入: 2021年312,650千元 → 2022年321,899千元 → 2023年前三季234,894千元。呈現先微幅增長後大幅下滑的趨勢。
- 營業毛利: 2021年133,267千元 → 2022年141,803千元 → 2023年前三季98,820千元。與營業收入趨勢一致。
- 毛利率: 2021年42% → 2022年44% → 2023年前三季42%。毛利率相對穩定,顯示成本控制能力尚可。
- 營業淨利: 2021年14,515千元 → 2022年17,288千元 → 2023年前三季(4,259)千元(營業虧損)。2023年前三季錄得營業淨利285千元。從盈利轉為虧損再微幅轉盈,顯示營運效率顯著下降。
- 稅前損益: 2021年16,596千元 → 2022年13,550千元 → 2023年前三季(3,032)千元(稅前虧損)。2023年前三季錄得稅前損益1,105千元。與營業淨利趨勢相似。
- 稅後損益: 2021年13,704千元 → 2022年9,542千元 → 2023年前三季(3,146)千元(稅後虧損)。2023年前三季錄得稅後損益1,069千元。與營業淨利趨勢相似,獲利能力大幅惡化。
- 每股盈餘(EPS): 2021年0.59元 → 2022年0.41元 → 2023年前三季(0.11)元(每股虧損)。2023年前三季錄得每股盈餘0.06元。獲利能力每股表現急劇惡化,從正數轉為負數再微幅轉正。
- 總結趨勢: 近三年獲利能力呈現顯著下滑,2023年前三季已瀕臨損益兩平點,與前兩年相比,獲利狀況不佳。
未來計劃
- 因應科研市場:
- 對準市場需求: 鎖定標靶藥物開發與蛋白質生物標誌的市場需求。
- 技術流程建立: 持續精進基因檢測技術,整合代理產品,並引進新試劑與儀器。
- 威健解決方案: 提供檢測服務及B2B解決方案。
- 因應臨床市場:
- 市場拓展: 聚焦孕期基因檢測與癌症基因檢測,透過臨床通路與醫療機構進行推廣。
- 主管機關合作: 積極參與主管機關的特管法計畫。
- 解決方案: 提供委託執行基因檢測、協助建構檢測平台(試劑、儀器),並進行計畫申請、技術導入與人員培訓。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續)
威健生技在精準醫療的宏大願景與策略布局上展現了積極進取的態度,特別是對於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多元化服務的拓展。公司深耕台灣醫療和科研市場多年,擁有穩固的客戶基礎和專業的團隊,這些都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資產。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續)
* 儘管公司在戰略上走在產業前沿,但從營運實績來看,其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實際獲利的能力在近年來受到考驗。投資者在評估威健生技時,需要平衡其巨大的長期成長潛力與當前較為疲弱的財務表現。市場對其股票的反應將高度依賴於未來能否有效執行其擴張計畫,並及時扭轉營收和獲利下滑的趨勢。若公司能證明其新布局(如癌症液態活檢、蛋白質體學)能夠帶來顯著的商業效益,且營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則有望獲得市場的正面評價。反之,若獲利持續低迷,將會對股價構成壓力。對未來趨勢的判斷(短期或長期)(續)
* 公司所處的精準醫療產業具有極高的長期成長性,而威健生技在技術和市場布局上正積極響應這一趨勢。隨著人口老化、癌症發病率上升以及對個人化醫療需求的增加,基因檢測和相關服務的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擴大。威健生技的策略性投資和與國際領導者的合作,使其在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然而,從當前財務狀況來看,公司仍處於轉型與投資的陣痛期。短期內,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其獲利改善的難度,而長期來看,公司的成長潛力值得期待,但需密切關注其執行力與市場策略的成效。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續)
* 風險與潛力並存: 威健生技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投入具有高成長潛力,但也伴隨著新技術市場推廣、資金需求和競爭加劇等風險。散戶投資人應對其業務模式有深入了解,並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 關注非財務指標: 除了財務數據,還應關注公司在技術合作、產品線擴展、市場佔有率提升(特別是在新拓展的癌症檢測和蛋白質體學領域)等方面的非財務性進展。這些指標能更早反映其長期發展的潛力。 * 與同業比較: 將威健生技的營運和財務表現與同業進行比較,了解其在產業中的相對位置和競爭力。 * 持續追蹤法說會與公司公告: 透過公司定期舉辦的法人說明會及其他公開資訊,持續追蹤其營運策略、市場展望及財務狀況的最新動態,以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