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東陽(1319)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法國巴黎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大和國泰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9月22日至114年9月25日舉辦之歐洲NDR (Non-Deal Roadshow),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報告整體分析與總結
東陽實業廠 (股票代碼: 1319) 的這份投資人關係簡報,揭示了一家在汽車零組件製造領域具有深厚基礎和全球佈局的公司。報告內容顯示,公司在售後維修 (AM) 市場表現強勁,是其主要的營收和獲利驅動力,並正積極調整策略以應對汽車產業的轉型。對報告的整體觀點
本報告提供了東陽在公司概況、組織架構、產品、營收獲利、市場競爭力、中國佈局及財務狀況等方面的全面視角。整體而言,東陽展現了穩健的財務體質與明確的成長策略。其在售後維修市場的龍頭地位,配合持續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擴張,是公司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礎。儘管 OEM (原廠委託製造) 業務近期面臨一些挑戰,但公司正積極擁抱新能源車 (NEV) 趨勢,並深化與關鍵 OEM 客戶的合作。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利多因素
- AM市場主導地位與高毛利: 東陽在 AM 塑膠件及鈑金件市場擁有領先市佔率 (塑膠件 70%,鈑金件 38%),且 AM 業務的毛利率持續從 2020 年的 24.92% 攀升至 2024 年的 39.94%,帶動公司整體獲利能力大幅提升。這將有利於市場給予公司更高的評價。
- 穩健的財務表現: 營收、營業毛利、營業淨利及稅後淨利在過去幾年均呈現穩定增長,且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持續強勁,顯示公司營運健康,資金充裕。
- 新能源車 OEM 業務突破: 成功進入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廠的供應鏈,顯示公司在電動車零組件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市場拓展能力,為 OEM 業務的未來成長開啟新動能。
- 全球化佈局與策略性擴張: 在美國設立 AM 製造廠,並規劃擴建產能、佈局中國 AM 市場,以及 AM 產品在北美市場佔比高達 69%,顯示其全球供應鏈的彈性與市場滲透能力。
- 產品多樣性與研發投入: 超過 25,000 項的產品品項及每年新台幣 18 億元的模具開發投資,確保公司能持續滿足市場需求並維持競爭力。
利空因素
- 近期季度業績波動: 2025 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和稅後淨利相較第一季度出現顯著下滑,特別是業外收支由正轉負,大幅侵蝕獲利,可能導致投資人對短期業績產生疑慮。
- OEM 業務成長放緩: OEM 業務的成長動能明顯不如 AM 業務,甚至在 2025 年 1-8 月呈現負成長。中國大陸部分 OEM 客戶(如上海汽車工業、廣州汽車工業)銷售下滑,也可能對東陽的 OEM 訂單造成壓力。
- 原物料價格波動風險: 儘管近期原物料價格趨穩,但其波動性仍可能對成本結構產生影響,尤其 OEM 業務的原物料成本佔比較高。
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 短期趨勢: 由於 2025 年第二季度的業績波動,短期內可能面臨市場觀望情緒。投資人將密切關注公司對業外收支變動的解釋,以及 AM 業務能否持續抵銷 OEM 業務的疲軟。若業外收支為一次性事件,則營運基本面應能支持股價。
- 長期趨勢: 整體而言,東陽的長期發展前景樂觀。全球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將穩定支持 AM 市場需求。公司在 AM 市場的領先地位、持續的技術投資、以及對新能源車供應鏈的成功切入,將使其在產業轉型中保持競爭優勢。特別是北美與歐洲等高價值 AM 市場的擴張,有望進一步提升獲利能力。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追蹤 AM 業務表現: AM 業務是東陽的核心競爭力與獲利來源。散戶應密切關注 AM 營收成長率和毛利率是否能維持高檔,以及其在北美及歐洲市場的擴張進度。
- 釐清季度獲利波動原因: 對於 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下滑,尤其是業外收支的顯著負數,投資人應尋求公司更詳細的說明,以判斷其影響是短期一次性還是長期結構性。
- 關注新能源車 OEM 訂單進展: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與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客戶的合作成果將是東陽 OEM 業務未來成長的關鍵。
- 原物料成本管理: 原物料價格波動是製造業的常態挑戰。觀察公司如何應對成本壓力,以及是否能將成本轉嫁給客戶,將影響毛利率的穩定性。
- 長期投資視角: 考量東陽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和穩健的財務結構,以及其對未來趨勢的策略佈局,散戶投資人可能更適合以長期投資的視角來評估該股票。
利多與利空資訊分析
根據文件內容,以下為東陽實業廠的利多與利空判斷:
分類 資訊內容 文件內容依據 解釋與判斷 利多 AM 產品佔 FY2024 合併營收比例為 74%,為主要營收來源,且毛利率持續上升。 P6: FY2024 合併營收 AM 產品約佔總銷售 74%;P16: AM 毛利率從 2020 年的 24.92% 提升至 2024 年的 39.94%。 AM 業務是公司獲利能力的核心驅動力,其高佔比及高毛利率對公司整體業績有顯著正面影響。 利多 東陽在全球 AM 塑膠件及鈑金件市場中佔有主導地位。 P7: AM 塑膠件全球市場佔有率:東陽 70%;AM 鈑金件全球市場佔有率:東陽 38%。 在核心市場擁有絕對領先的市佔率,顯示其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品牌影響力。 利多 AM 產品合併營收持續穩健增長,2020年至2024年均實現正向成長。 P8: AM 產品合併營收從 2020 年的 12,265,774 仟元增長至 2024 年的 18,894,842 仟元,YoY 營收成長率雖波動但持續為正。 AM 業務的穩定成長為公司提供了堅實的業績基礎。 利多 公司持續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模具開發,並具備豐富的產品品項,滿足「一站式購足」需求。 P9: 每年持續模具開發金額為新台幣 18 億元;提供全球市場共超過 25,000 個品項。 證明公司對研發和產品廣度的重視,有助於鞏固市場領導地位和客戶黏著度。 利多 積極拓展新能源車 (NEV) 領域 OEM 客戶,如 Tesla 和比亞迪。 P12: 長春富維東陽上海分廠主要客戶為 Tesla;P14: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FY2024 銷售輛增長 41.4%,為主要供應商之一。 成功切入新能源車供應鏈,有助於公司順應產業趨勢,為 OEM 業務開闢新的成長空間。 利多 穩健的總資產和股東權益增長,以及強勁的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P21: 資產總計從 2022 年的 33,540M 增長至 2Q25 的 38,909M;權益總計從 2022 年的 24,265M 增長至 2Q25 的 26,554M。P22: 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每年均為正且持續增長。 顯示公司財務體質健康,具備持續投資和發展的能力。 利空 2025 年第二季度合併營收、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較第一季度顯著下滑。 P20: 2Q25 營業收入 5,894M vs 1Q25 7,291M;2Q25 稅後淨利 484M vs 1Q25 1,503M;2Q25 每股稅後 0.77 元 vs 1Q25 2.48 元。 短期業績表現不如預期,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近期營運的擔憂。 利空 2025 年第二季度業外收支出現大幅負數,對整體淨利造成顯著影響。 P20: 2Q25 業外收支為 -584M,而 1Q25 為 153M。 業外項目的大幅波動導致淨利下降,若非一次性事件,可能影響獲利穩定性。 利空 OEM 業務成長動能不足,2025 年 1-8 月呈現負成長。 P10: OEM 產品合併營收 YoY 成長率在 2023 年僅 0.87%,2025 1-8 期間為 -5.18%。 OEM 業務的疲軟拖累了公司整體成長,且其毛利率低於 AM 業務,若持續下滑將影響獲利結構。 利空 中國大陸部分 OEM 客戶 FY2024 汽車銷售量出現負成長。 P14: 上海汽車工業 (集團) 公司銷售輛 -20.1%;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銷售輛 -20.2%。 主要 OEM 客戶銷售下滑可能直接影響東陽在中國大陸的 OEM 訂單量。 條列式重點摘要
公司概況
- 股票代碼: 1319.TW (Reuters)、1319 TT (Bloomberg)。
- 歷史沿革: 1952 年創立怡昌塑膠廠,1967 年更名為東陽實業廠,1994 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0 年合併台灣開億。
- 資本額: 新台幣 5,914,770,680 元 (5.91 億股,每股面額新台幣 10 元)。
- 員工人數: 全球共 8,140 人,其中台灣 3,907 人,中國大陸 4,112 人,海外廠 121 人。
- 營業項目: 汽機車塑膠零組件之開發、製造與銷售。
集團組織與投資
- 東陽實業廠透過 Tong Yang Holding Corporation (開曼群島) 及 How Bond Investment (英屬維京群島) 控股台灣、中國大陸及美國的多家子公司。
- 中國大陸 OEM 業務包含福州東陽、長春富維東陽、重慶大江東陽等多家主要供應商。
- 設有美國 TYG Holding (U.S.A) INC. 負責美國 AM 業務。
- 2022 年 12 月出售 TYG Europe 歐洲廠,2023 年 1 月出售重慶大江渝強,2025 年 5 月出售武漢翔星,顯示集團持續進行業務重整。
產品組合
- 產品主要分為塑膠件和鈑金件,涵蓋引擎蓋、保險桿、水箱護罩、儀表盤、車門、擋泥板等多種汽機車零組件。
- 在 AM 市場提供超過 25,000 個品項,具備「一站式購足」能力。
營收與獲利分析
- 營收結構: FY2024 合併營收中,AM 產品佔 74%,OEM 產品佔 26%。AM 業務佔比從 FY2023 的 72% 略微提升。
- 獲利貢獻: AM 台灣 (外銷) 是稅前獲利的最大貢獻者,且呈現顯著成長趨勢。OEM 業務貢獻相對較小且波動。
- AM 營收趨勢: AM 產品合併營收從 2020 年的 12,265,774 仟元穩定增長至 2024 年的 18,894,842 仟元,2025 年 1-8 月相較去年同期仍有 3.02% 的增長。
- OEM 營收趨勢: OEM 產品合併營收成長較為緩慢,2024 年 YoY 成長率為 0.87%,2025 年 1-8 月則較去年同期下滑 5.18%。
售後維修市場 (AM)
- 市場概況: 碰撞更換零件市場分為 OES (正廠維修零件) 和 AM (副廠維修零件)。台灣製造商提供全球 85% 至 90% 的 AM 碰撞維修零件。
- 市佔率: 東陽在 AM 塑膠件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70%,在 AM 鈑金件全球市場佔有率為 38%,顯示其市場領導地位。
- 區域分佈: AM 產品營收主要來自北美 (69%),其次為中南美洲 (12%) 及歐洲 (11%)。
- 產品組合: 保險桿佔 AM 產品組合 40%,其次為外購品 (19%) 和水箱護罩 (14%)。
- 競爭優勢: 具備一站式購足能力、每年投入 18 億元新台幣於模具開發、模具開發時間短 (6-8 個月)、台灣模具產能領先、經驗豐富。
- 國外策略: 設立美國 AM 製造廠以快速供貨、擴建美國生產規模、佈局中國 AM 市場,並專注發展北美和歐洲保險公司市場的產品認證。
OEM 市場
- 營收貢獻: OEM 營收佔 FY2024 合併營收 26%。
- 區域分佈: OEM 營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 (69%),台灣佔 31%。
- 產品組合: 保險桿佔 OEM 產品組合 31%,儀表板佔 17%,模具佔 7%,其他佔 42%。
- 台灣 OEM: FY2024 外銷佔比增至 40%,Gogoro 成為重要客戶 (8%)。台灣 OEM 營收在 2025 年 1-8 月較去年同期下滑 5.07%。
- 策略: 強化研發與業務能力,晉級 Tier 1 供應商,深耕核心車廠客戶關係,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並拓展新的國外 OEM/OES 市場。
中國大陸市場佈局
- 投資概況: 自 1994 年投資中國大陸市場,目前擁有 14 個 OEM 廠和 1 個 AM 廠,總投資金額約 1.97 億美元。
- OEM 客戶: FY2024 主要客戶為第一汽車集團 (63%)、長安汽車集團 (18%),並新增 Tesla (6%)。
- 主要供應車廠: 福州東陽供應奇瑞、長安;長春富維東陽供應一汽、一汽大眾、Tesla;重慶大江東陽供應長安福特、長安汽車;大協西川東陽供應長安馬自達、長安汽車;佛山東陽供應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
- 市場趨勢: 中國大陸汽車總市場 2024 年增長 4.46%,其中比亞迪 (41.4%) 和奇瑞 (38.5%) 等新能源車廠銷售強勁,東陽為其主要供應商。
財務表現
- 毛利率: 合併毛利率從 2020 年的 19.90% 穩步提升至 2024 年的 33.33%,2025 年 1-8 月為 33.89%。AM 毛利率遠高於 OEM。
- 成本結構: 原物料佔比在 OEM 業務中遠高於 AM 業務 (OEM 51.86% vs AM 34.07% in 2024)。AM 業務模具折舊佔比較高。
- 原物料價格: 2023 年至 2025 年初,ABS、PP 及原油價格經歷波動後趨於穩定或下降,有利於成本控制。
- 損益表: 營業收入、毛利、淨利在 2022-2024 年持續增長。然而,2025 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稅後淨利及每股稅後盈餘相較第一季度有顯著下滑,主要受業外收支轉負的影響。
- 資產負債表: 總資產和股東權益持續穩健增長,顯示公司財務結構健康。
- 現金流量表: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持續強勁且為正數,足以支應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 (包括股利支付),顯示公司具備優異的現金產生能力。
策略方向
- OEM 策略: 強化研發能力,導入新技術與新工法,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 (如智能儀表板),擴展國外 OEM/OES 市場。
- AM 策略: 持續強化新產品模具開發,整合 AM 產品供應鏈,多元化產品以提供一站式服務,專注發展北美及歐洲保險市場,擴大全球銷售通路。
總結
東陽實業廠憑藉其在汽車售後維修 (AM) 市場的強大領導地位,展現出卓越的獲利能力和穩健的財務體質。AM 業務不僅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其持續提升的毛利率更是驅動整體獲利增長的關鍵。公司在產品多樣性、模具開發投資及全球化佈局方面的努力,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競爭優勢。 儘管 OEM 業務近期面臨成長放緩甚至下滑的挑戰,且最新一季 (2025 年第二季度) 的業績受業外收支影響而有所波動,但東陽正積極調整策略,成功切入新能源車 (NEV) 供應鏈,與特斯拉、比亞迪等領先品牌建立合作關係,為 OEM 業務的長期轉型和成長注入新動能。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
從長遠來看,東陽在 AM 市場的穩定增長、高毛利率以及對新能源車領域的戰略性佈局,應能支持其股價表現。這些利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銷 OEM 業務的短期挑戰。然而,短期內,市場可能對 2025 年第二季度的業績波動及業外收支的影響保持謹慎態度,需待公司進一步澄清。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短期而言,東陽可能面臨業績公布後的市場情緒調整,特別是關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全球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尤其是 AM 零件需求因車輛平均使用年限延長而增加,加上公司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將為東陽提供可持續的成長機會。其在全球 AM 市場的龍頭地位,配合在北美和歐洲保險市場的深度耕耘,有望持續提升其市場份額與獲利能力。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散戶投資人應將重點放在東陽 AM 業務的持續增長和毛利率變化上,因為這是公司最穩健且高獲利的業務支柱。同時,應密切關注新能源車 OEM 業務的實際訂單量和合作進展,這將是衡量其 OEM 業務轉型成效的關鍵指標。對於短期的獲利波動,尤其是業外項目,建議深入了解其性質,避免過度反應。整體而言,東陽的強勁基本面和對未來趨勢的戰略部署,使其成為值得長期關注的標的。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4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元大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9月3日舉辦之「2025年第三季投資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晶華酒店4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永豐金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6月5日舉辦之「2025年第二季產業論壇」,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匯豐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5月20日舉辦之「HSBC Taiwan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88號15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國票綜合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4月9日舉辦之投資座談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君悅酒店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美銀證券邀請參加於114年3月19日舉辦之「2025 Asia Tech Conference」,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臺灣證券交易所(101 大樓)1樓資訊展示中心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受邀參加於113年11月21日證交所與永豐金證券合作舉辦之「車用電子暨零組件產業」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