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寧衛(8422)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可寧衛(8422)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松⼭區敦化北路315號 ⽟⼭⾦證券第⼆總部1606室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營運及財務業務狀況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證券法⼈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公司未提供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422)法人說明會報告分析
本報告詳細闡述了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的產業概況、集團願景、企業永續經營(ESG)策略與財務表現。整體而言,報告呈現了一家在環境服務領域具備深厚實力與前瞻視野的企業,正積極透過創新技術與多元業務拓展,推動循環經濟的實現,並取得了顯著的營運成果。 可寧衛不僅在傳統廢棄物處理領域持續深耕,更將觸角延伸至智慧管理、再生能源、資源循環再利用及綠色建材等新興產業,構建了一個全方位的廢棄物全循環生態系統。公司在ESG方面的投入也十分突出,獲得多項認證與獎項,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數據顯示了強勁的反彈,營收、淨利及各項獲利能力指標均有顯著改善,表明其策略性投資和營運優化已開始發酵。對股票市場的潛在影響與未來趨勢判斷
本報告內容對於可寧衛的股票市場表現,預期將產生正向影響。公司的多項關鍵發展與財務數據釋出,為市場注入了信心。
潛在影響(利多或利空)
- 利多:2025年第二季度財務表現強勁反彈
依據:根據報告第22頁的財務圖表,2025年第二季度合併營收達2,729,813仟元,淨利達876,298仟元。更關鍵的是,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和淨利率分別反彈至56%、45%和32%,顯著超越2023及2024年度水平,甚至部分超越2021年度。此強勁的復甦顯示公司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大幅提升,預計將對股價形成有力支撐。
- 利多:全面推動循環經濟與多角化佈局
依據:可寧衛集團已建立從廢棄物清除、中間處理、最終處置到資源化、能源化的完整生態鏈(第8-9頁)。透過轉投資上評資源發展再生紙、汽電共生,以及大創綠能發展漁電共生,實現多角化營收來源。此綜合解決方案不僅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力,也使其能更好地抵禦單一業務的風險,並抓住綠色經濟的長期發展機遇。
- 利多:大型BOT案與再生能源專案陸續落地
依據:公司於2025年6月正式取得高雄南區資源回收廠BOT案(23.5年合約,總投資150億元新台幣,第20頁),以及吉信KSEV的穩定躉購費率(NT$3.9482/kWh,第19頁)。此外,大創綠能的漁電共生第一期專案已於2024年第二季度掛表併聯(第17頁),總規劃建置容量達140MW,大創電力亦於2024年取得售電業執照。這些長期、穩定的基礎設施專案將提供可寧衛未來數十年的穩定收入與現金流,降低營運不確定性。
- 利多:技術創新與智慧化管理提升效率
依據:導入AIoT、數位戰情室以實現廢棄物即時管理與升級(第6、10頁),並透過大云永續科技的WaaS、ESMS及ChaseAI平台提升環境管理效能(第18頁)。上評資源的機械處理廠導入全循環商業模式後,年減排35,942.69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並節省約2,190萬度電力(第15頁)。這些技術應用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提升處理效率,並強化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 利多:卓越的ESG表現與企業形象
依據:公司每年榮獲TCSA獎項,是台灣首家加入EP100國際倡議的環保公司,目標2035年能源生產力提升25%(第24-25頁)。廢棄物處理廠取得產品碳標籤,並透過再生能源發電、水資源管理及環境綠化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第26-28頁)。強大的ESG實踐不僅吸引永續投資者,也提升了品牌價值和企業形象,有助於長期發展。
- 利多:穩定的股利配發政策
依據:在過去幾年,即使每股盈餘有所波動,現金股利仍維持在每股9.9至10元新台幣的高水平(第22頁)。這種穩定的股利政策對尋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尤其是散戶)具有吸引力。
未來趨勢判斷
短期趨勢(未來1-2年):
預期可寧衛將受益於其新專案的陸續投產及成熟運營。2025年第二季度財務表現的強勁反彈,預示著公司短期內營收與獲利能力有望持續增長。上評資源的新汽電共生爐預計於2025年7月正式商轉,中台資源綠能循環經濟創新中心的二期擴建預計於2026年完成,這些都將在短期內為公司帶來額外的營收貢獻。同時,大型BOT案的建置進度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長期趨勢(未來3-5年以上):
可寧衛在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領域的深度佈局,使其在全球環境保護和碳中和的大趨勢下,具備強勁的長期增長潛力。長期BOT合約(如高雄焚化爐23.5年)將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而對創新技術(如AIoT、SRF)的持續投入,將進一步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此外,公司在ESG方面的承諾與實踐,將有助於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和社會資本,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條列式重點摘要
- 產業概況與挑戰(第5頁)
- 台灣2024年廢棄物市場:事業廢棄物1,983萬噸(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161萬噸),一般廢棄物1,176萬噸。
- 焚化與掩埋處理佔總量41.69%,掩埋場壽命約10+年,顯示處理壓力與轉型需求。
- 公司目標從「Waste Pressure」轉向「Green Progress」,邁向循環經濟。
- 循環經濟願景與佈局(第6頁)
- 透過創新技術將廢棄物轉化為新興資源與能源,驅動永續轉型。
- 「起點」安全高效處理廢棄物、「中程」導入數位轉型與AIoT、「目標」打造循環經濟,轉廢為資、化廢為能。
- 集團全循環生態系統(第8-9頁)
- 建立全方位解決方案,涵蓋媒合平台、清運、焚化、物化、固化、回收再利用、最終處置及廢棄物資源/能源化。
- 旗下子公司分工明確:大云永續科技(WaaS/ESMS)、吉信(AI焚化爐營運)、可寧衛能源(SRF)、大創綠能(再生能源)、吉鼎材料(綠色建材)、上評資源循環(再生造紙)、岡聯事業(清運)。
- 擁有5座已封場掩埋場與自有TAF認證實驗室。
- 智慧管理與數位轉型(第10頁)
- 打造全集團廠區數位戰情室,即時掌握營運大數據,實現異常預警、質量平衡、偵煙偵火及人員入侵偵測。
- 中台資源科技:廢棄物再利用(第11-12頁)
- 國內含汞、廢照明光源及電子零組件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再利用領導廠商(股票代碼6923)。
- 2022年商轉綠能循環經濟創新中心,為全台唯一融合焚化發電、固化、化學等多處理機制。
- 一廠可收受200+項廢棄物,二期擴建預計2026年完成。
- 許可量能:焚化處理3,780噸/月、有害固化500噸/月、化學處理2,400噸/月、一般固化1,500噸/月。
- 大承循環與吉鼎材料:綠色建材(第13頁)
- 大承循環再生粒料廠:處理無機/有機污泥、底渣,製成再生粒料及資源化燃料,總處理量9,000噸/月。
- 吉鼎材料CLSM廠:收受再生粒料,製成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2024年已正式商轉銷售,擁有2條產線,每條120立方米/小時。
- 上評資源循環:再生紙與汽電共生(第14-15頁)
- 轉投資上評資源發展再生紙事業、汽電共生與再生能源,朝向淨零轉型。
- 100%廢紙回收再造工業用紙,蒸汽鍋爐用於造紙並餘熱發電,導入SRF取代化石燃料。
- 新汽電共生爐已於2025年7月取得操作許可並進入商轉階段。
- 導入全循環模式後,年減排35,942.691公噸二氧化碳,每年節省2,190萬度電力。
- 可寧衛能源:廢棄物能源化(第16頁)
- 2023年Q3進駐桃園工業科技園區建廠,每日最高設計量能350公噸。
- 將可燃性/高熱值廢棄物經機械分選製成固體再生燃料(RDF-3),能源轉換效率超過26%,投入SRF發電廠發電。
- 大創綠能:再生能源發展(第17頁)
- 發展漁電共生案場,總規劃建置容量約140MW。
- 大創電力於2024年取得售電業執照。
- 彌陀一期專案(69MW)已於2024年Q2掛表併聯,年發電量約8,750萬度。彌陀二期專案(70MW)處於申設階段。
- 吉信 KSEV:高雄南區焚化爐BOT案(第19-21頁)
- 與台灣人壽共同投資,負責高雄南區焚化爐興建與營運,合約期間23.5年(含3.5年興建期及20年操作營運)。
- 總投資150億元新台幣。
- 處理能力1,350噸/日(政府保證),發電量3.5億度/年,躉購費率NT$3.9482/kWh。
- 將傳統焚化廠轉型為全台獨一無二的「Energy Vault」,融合綠能與建築美學。
- 財務狀況與獲利能力(第22頁)
年度/季度 每股盈餘 (NT$) 現金股利 (NT$) 合併營收 (仟元) 淨利 (仟元) 毛利率 (%) 營業利益率 (%) 淨利率 (%) 2021 10.59 10.0 3,022,951 1,154,694 64 38 39 2022 12.33 10.0 5,244,065 1,338,965 48 32 32 2023 9.12 10.0 4,265,266 979,339 42 28 23 2024 10.70 9.9 5,168,906 1,175,149 43 26 23 2025Q2 - - 2,729,813 876,298 56 45 32
- 股利配發:2021-2024年現金股利穩定維持在9.9-10元,顯示穩健的股利政策。
- 營收與淨利:2022年營收大幅成長,2023年略有下降後於2024年回升。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與淨利表現強勁,年化後有望超越2024年。
- 獲利能力: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在2023-2024年有所下降後,於2025年第二季度強勁反彈,尤其營業利益率達45%,顯示營運效率顯著提升。
- 企業永續經營與ESG(第24-31頁)
- 連續多年榮獲TCSA獎項,並於2024年獲白金獎。
- 台灣首家加入CLIMATE GROUP EP100的環保公司,目標2035年能源生產力較2022年提升25%。
- 廢棄物處理廠取得產品碳標籤,量化服務的碳足跡。
- 透過太陽能(5.4MW)、沼氣發電,累計發電4,494萬度電,減少21,0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垂直花園及場區綠化,每年減少31,813公斤二氧化碳。
- 2024年投入3,770萬元於環境與人文關懷公益專案,舉辦18場環境教育活動。
- 2025年董事會人數增至9人,新增一名女性董事,女性董事占比提升至11%,推動多元化發展。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應注意的重點
- 財務數據的持續性: 2025年第二季度的強勁盈利表現是重要亮點,但散戶投資者應持續關注後續季度報告,確認營收與獲利能力反彈的可持續性及其驅動因素。若能保持高水平增長與毛利率,將是長期投資的強烈信號。
- 新專案的進度與貢獻: 密切追蹤高雄南區焚化爐BOT案的興建進度、上評資源汽電共生爐的實際營運效益,以及大創綠能漁電共生二期專案的申請與建設進度。這些大型專案的順利推進與營運效益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未來價值。
- 股利政策的穩定性: 可寧衛過往的股利配發穩定且慷慨,對於追求現金流的散戶而言是一大吸引力。需留意公司未來是否能維持甚至提升股利水平,特別是在大量資本支出後。
- ESG發展的長期價值: 可寧衛在ESG領域的領先地位,不僅有助於吸引機構投資者,也符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散戶應認識到ESG表現對公司長期競爭力和估值的潛在積極影響。
- 市場競爭與政策風險: 環境產業受政策法規影響大。投資者應關注台灣廢棄物處理市場的政策變動、行業競爭格局以及可能的技術替代風險。儘管報告顯示可寧衛在技術和整合方面具優勢,但新進入者或政策變化仍可能帶來挑戰。
- 數位轉型與創新效益: 密切觀察AIoT、數位戰情室等智慧化管理工具對公司實際營運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具體效益。這些創新是公司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總結
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的這份法人說明會報告,清晰地描繪了一家在台灣環保產業中具備強大市場地位和前瞻性戰略佈局的企業。公司不僅專注於核心的廢棄物處理業務,更積極響應全球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趨勢,透過多角化經營、技術創新和大型專案投資,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綠色產業生態鏈。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報告中揭示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呈現出顯著的營運回升,各項獲利能力指標表現亮眼,這表明公司過去的策略性投資與佈局已開始轉化為實質的財務成果。長期來看,多個已簽訂或正在建設的再生能源與廢棄物處理BOT專案,將為可寧衛提供穩定且可預測的收入來源,為其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ESG層面,可寧衛的投入與成就亦令人印象深刻,其不僅是行業內的技術領先者,更是永續發展的積極實踐者。這種全面性的競爭優勢,使其在全球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日益重視的背景下,擁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可寧衛展現了強勁的成長動能、穩定的股利政策以及明確的長期發展願景。儘管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但基於本報告的內容,可寧衛無疑是一家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且值得密切關注的標的。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2號19樓(永豐金證券)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營運及財務業務狀況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法⼈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50號3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營運及財務業務狀況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德信證券法⼈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
- 日期
- 地點
- 中信證券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88號13樓
- 相關說明
- 本公司營運及財務業務狀況說明 本公司受邀參加中信證券法人說明會
- 公司提供的連結
-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 PDF簡報
- 公開資訊觀測站簡報連結
- 直播或串流
- TWSE網站直播串流連結
- 文件報告
- 公司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