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1723)法說會日期、內容、AI重點整理

中碳(1723)法說會日期、直播、報告分析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主要向投資人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 本次採Cisco Webex視訊會議,報名請洽cherry18@ibfs.com.tw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本站AI重點整理分析

以下內容由AI生成:

初始分析與總結

這份來自中鋼碳素化學(股)公司(中碳,股票代碼:1723)於2025年8月27日發佈的法人說明會簡報,詳細闡述了公司的經營現況、財務表現、永續經營策略,以及最為關鍵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潛在機會。從整體報告來看,中碳正處於一個轉型與再佈局的關鍵時期,其營運表現短期內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匯率影響及中國市場不確定性,導致2025年上半年營收與獲利出現明顯下滑。然而,公司正積極拓展其高附加價值的碳材料業務,特別是在鋰電池、AI伺服器電力備援系統(BBU)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新興應用領域,這些新動能將成為未來長期成長的關鍵驅動力。

分析該報告,可發現公司在傳統煤化學產品營收佔比仍高,但「軟瀝青」與「碳材料」兩大類產品的營收貢獻比例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尤其「碳材料」雖佔比尚小,但成長迅速,顯示公司轉型策略初步奏效。在面對大環境的不利因素時,中碳的經營團隊也指出這些挑戰,並規劃透過積極開發高階碳材料及尋求新的海外市場(如北美因關稅壁壘對中國石墨產品的取代需求)來加以應對。此外,公司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持續投入與成績,也為其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與風險管理基礎。

從投資角度而言,這份報告預示中碳短期內仍可能受到外部市場變數的壓制,尤其原物料行情與匯率的不確定性會繼續影響獲利表現。但對於著眼於長期價值的投資人,公司在先進碳材料領域的佈局,特別是多項關鍵技術的突破(如24M半固態電池的唯一驗證供應商、矽碳負極材料開發)及擴廠計畫,正逐步建立其在高科技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美國對中國石墨產品的高額關稅,更是為中碳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北美市場突破口,此「去中化」趨勢若能把握,將是公司股價未來強力反彈的重要基本面。綜合來看,中碳目前是個在短期逆風中堅定轉型,並擁有多重長期成長潛力的公司,其股價在消化短期利空後,有望隨碳材料業務的放量及國際局勢變化而逐步走強。

文件重點摘要

公司基本資料

  • 背景:中鋼碳素化學(股)公司為國內唯一煤化學工廠及第一家專業石墨化工廠。
  • 規模:員工人數334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97人,男性員工佔87%。
  • 生產基地:煤化學生產工廠位於高雄小港,碳材料生產工廠位於屏東枋寮。
  • 股權結構:最大股東為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04%。主要股東持股總計約43.55% (資料截至2025年7月12日)。

產品線與應用

  • 煤化學工業:產品線包括煤焦油、輕油、焦炭等上游產物,中鋼碳素在中游提煉軟瀝青、雜酚油、精萘、苯、甲苯、細焦炭,供應煉鋁、碳黑、顏料染劑、石化原料、溶劑、增碳劑等下游應用。
  • 精碳材料應用:以軟瀝青為原料,加工為精製瀝青、介相碳微球、介相石墨碳微球、先進碳材料及等方性石墨。終端應用涵蓋鋰離子電池(動力、儲能、3C)、碳纖維前驅物、特種石墨、超級電容、鉛酸電池等。
  • 產品銷售概述與內外銷比重 (依2024年營收比值)
    • 煤化學產品
      • 軟瀝青:主要外銷澳洲(約46%外銷),供應煉鋁電極材料。
      • 雜酚油:主要外銷日本(約87%外銷),做為碳黑原料(輪胎)。
      • 精萘:主要外銷東南亞及印度(約54%外銷),用於萘丸及顏料染劑。
      • 苯:全數內銷,為石化業上層基本原料。
      • 甲苯:主要外銷新加坡(約99%外銷),做為溶劑。
      • 細焦炭:全數內銷,做為增碳劑。
    • 碳材料產品
      • 介相石墨碳微球:主要外銷大陸、日本、東南亞(約62%外銷),製成鋰電池。
      • 介相碳微球:主要外銷大陸(約45%外銷),製成負極材料或非負極材料。
      • 精製瀝青:主要外銷大陸、東南亞、日本(約62%外銷),用於煉鋼電極棒浸漬加工。
      • 先進碳材料:主要市場為大陸、日本、韓國、台灣,應用於超級電容、先進鉛酸電池及鋰離子電容。
      • 等方性石墨:以內銷為主(100%內銷),應用於半導體、金屬熔鑄、熱壓玻璃模具等石墨構件。
  • 產品組合:涵蓋汽車、石化、煉鋁及綠能(儲能、動力電池)四大產業,呈現多樣化與分散性。

經營績效分析

  • 近四年合併營收與稅前盈餘趨勢 (單位:新台幣 億元)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H1 2025年7月 2025年1-7月累計
    合併營收 79.82 104.60 83.18 76.47 31.23 4.67 35.90
    稅前盈餘 13.13 20.78 17.33 14.48 4.25 0.44 4.69
    • 合併營收於2022年達到高峰104.60億元,隨後連續兩年下降,2024年為76.47億元,2025年1-7月累計35.90億元,顯示整體營收呈下滑趨勢
    • 稅前盈餘同樣在2022年達到高峰20.78億元,隨後連續兩年下降,2024年為14.48億元,2025年1-7月累計4.69億元,獲利狀況亦呈下滑趨勢
  • 毛利率趨勢 (單位:%)
    年份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H1
    毛利率 20.22 22.62 25.20 23.81 20.20
    • 毛利率於2023年達到高峰25.20%,2024年略為下降至23.81%,2025年H1更下降至20.20%,為所列區間的最低點,顯示盈利能力面臨壓力
  • 產品合併營收佔比趨勢 (2022年 - 2025年1-7月,單位:%)
    • 軟瀝青:從24%上升至31%,為營收貢獻顯著增加的產品。
    • 碳材料:從5%逐年增長至8%,顯示其在整體營收中佔比持續提高,為具備成長動能的業務。
    • 雜酚油與精萘:維持在約20%及17%左右,相對穩定
    • 苯:從8%升至11%後再降至8%,呈現波動後回歸原水平
    • 甲苯:從12%顯著下降至6-8%之間,表現相對疲軟。
    • 細焦炭與貿易:維持在約2-3%及7%左右,穩定且貢獻度較低
  • 近期營運狀況說明 (影響營收與獲利表現)
    • 台幣升值:2025年5月初至6月台幣匯率驟升,因公司外銷佔比約五成,加計以美元指標換算台幣計價產品合計約八成,導致獲利減少。
    • 國際市場行情:部分主要產品價格與油價直接相關,今年油價較去年下跌約15%,國際苯價下跌22%,與油價非相關的軟瀝青也下跌18%,進而影響營收及獲利。
    • 碳材料:受中國產能嚴重外溢及外在經濟不確定因素影響,客戶提貨意願降低,紛紛減產或延後量產,影響碳材料營收。

市場未來展望

  • 油價:預計盤整偏強但仍具高不確定性,主要受OPEC+增產造成的壓力與地緣衝突影響。
  • 苯價:預期不確定性仍高,雖中國需求提高且美國關稅帶動,但油價下跌壓力及苯價與油價比值偏低形成牽制。
  • 瀝青價:預計小降後緩步走升,受中國瀝青深加工稼動率提升與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影響。
  • 中國石化行業調控:外媒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對石化行業實施調控,有望改善產業結構並降低價格競爭。

主要財務指標與股利政策

  • 主要財務指標趨勢 (單位:%)
    指標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負債比率 41.5 35.1 28.0 27.8 28.3
    資產報酬率 (ROA) 6.2 9.6 15.0 12.9 10.6
    權益報酬率 (ROE) 10.0 15.2 21.7 17.6 14.7
    • 負債比率:從2020年的41.5%持續下降至2022-2024年的約28%左右,保持在較低且穩定的健康水平
    • 資產報酬率(ROA):2022年達到高峰15.0%,隨後兩年連續下降至10.6%。
    • 權益報酬率(ROE):2022年達到高峰21.7%,隨後兩年連續下降至14.7%。
  • 近五年每股盈餘及股利配發 (單位:元/每股,%)
    年份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每股盈餘 (EPS) 3.09 4.73 7.33 6.18 5.20
    現金股利 2.8 4 5 4 4.5
    股利配發率 91 85 68 65 87
    • 每股盈餘(EPS):與營收獲利趨勢一致,2022年達到高峰7.33元,隨後兩年連續下降至5.20元。
    • 現金股利:整體保持在相對高位,2022年配發5元為近年最高,2024年回升至4.5元。
    • 股利配發率:近年有較大波動,在2022、2023年相對較低,2024年大幅回升至87%
    • 中碳公司連續30年獲利,已配發股利(含股票)合計130元以上,顯示公司營運長期穩健

研發與產創

  • 研發支出趨勢 (單位:千元)
    • 研發支出總額:從2020年的約5萬千元穩定成長至2024年的約17萬千元,顯示公司持續投入研發。
    • 研發支出佔營收比率:近年維持在1.5%至2.5%之間波動,保持一定水準。
  • 近年取得產創補助項目
    • 已完成:電動巴士用快充型高倍率負極材料、化合物半導體用高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塊材開發。
    • 執行中:化合物半導體SiC長晶用高純石墨坩堝、超高功率電池負極材料開發驗證。
    • 研發重點在高附加價值碳材料,包括電動車、半導體相關應用。

永續經營 (ESG)

  • 公司治理:設有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並在2024年公司治理評鑑連續5年位列全體上市公司第二級距(6%~20%),顯示良好的治理表現。
  • 永續指標:2023年11月入選「特選台灣綠能及電動車指數」成分股。
  • 碳中和目標:宣告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並設定短中長期策略與目標:
    • 短期:累計完成65項減碳方案,減碳7,016.7噸(基準年2022年後)。
    • 中期:2030年達成20%減碳目標(相較2022年),透過創新技術、AI智能、提升能源效率。
    • 長期:採用綠電、氫能等潔淨能源及碳捕捉技術,邁向2050年碳中和。
  • 溫室氣體盤查與排碳情形
    • 小港廠:經製程改善與節能措施,盤查量穩定下降
    • 屏南廠:因擴廠,產能增加導致碳排升高;但規劃透過能源電力化、電力綠電化及建置再生能源設備逐年降低碳排。
  • ESG執行與獲獎實績:持續獲得多項企業永續、環保、貿易及健康職場相關獎項與驗證,彰顯其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

發展與機會

  • 鋰電池發展趨勢與中碳優勢
    • 石墨負極:市場主流,佔比98%以上。
    • 矽基負極:雖可提高電容量,但高膨脹性影響循環壽命。中碳先進碳材料具有製備多孔矽碳的優良特性(多孔/殼層結構、高比表面積、高導電性),積極開發中,可達25%矽添加比,能量密度較競品高28%以上,支援超薄、高容量、快充。
    • 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過渡解決方案。中碳介相石墨碳微球是24M半固態電池技術唯一驗證合格的負極材料,其高振實密度、高介面穩定性、優異快充性能及高循環壽命與安全性,將隨著客戶產線投產而帶動需求跳升。
    • 高階手機應用:中碳UF系列負極材料已打入高階手機供應鏈,提供低膨脹、長循環、高倍率等特性。
  • 北美的拓銷機會
    • 美國商務部初裁中國石墨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將徵收高達160%的實際反傾銷關稅。美國2024年石墨進口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
    • 中碳規劃推動北美專案,提供「去中化」的高階產品、共同開發人造石墨產品,並考量於北美建廠。
  • 先進碳材料應用
    • 主要應用於電動車(EV)、儲能設備系統(ESS)、3C/工業、軍工產業。
    • 鋰離子電容器應用於資料中心電力備援系統(BBU)和大功率放電應用,中碳具高比表面積吸附與高導電性優勢。
    • 超級電容器應用於軌道車輛、風電、智慧電網、3.0V高電壓超電容,具穩定出貨與客戶驗證實績。
    • 先進鉛酸電池應用於車用起停電池、UPS不斷電系統,可增加導電性並延長壽命。
    • AI伺服器電力備援系統(BBU):因LIB功率與循環壽命較低,多與EDLC搭配或使用LIC。中碳先進碳材料優勢為高電容量、符合「去中化」需求,並積極開發多孔碳負極材料。公司已於2025年2月董事會通過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擴建案(第一期2027年初完工,第二期2030年底完工)。
  • 等方性石墨開發與應用
    • 特性:耐高溫、耐化學腐蝕、高熱傳導、高純度、高密度、細顆粒、結構緻密均勻。
    • 主要應用於碳化矽化合物半導體與工業熱場構件。碳化矽(SiC)具高電壓、大電流、高溫、高頻、低損耗優勢,應用於電動車、充電樁、AI伺服器及AR眼鏡鏡片。
    • 中碳等方性石墨塊材優勢為高強、高密、高純特性,產品已取得多家客戶驗證。因中國對石墨產品列為出口管制項目,客戶積極導入在地供應鏈,為中碳帶來巨大機會。公司已於2025年2月董事會通過240噸等方性石墨塊材工廠擴建案(預計2027年初完工)。

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未來趨勢分析

短期展望 (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

中碳在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不盡理想,營收和稅前盈餘皆較去年同期與去年全年度有顯著下滑,毛利率亦創下近年新低。這些數字反映了公司目前正經歷傳統業務承壓、原物料行情逆風以及匯率衝擊等多重短期利空。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這些不利因素仍將持續影響中碳的營運。國際油價和相關化工產品(如苯價)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導致客戶拉貨動能不足,以及潛在的匯率波動,都可能使得公司短期內維持較低的營收增長與盈利能力。散戶投資者需警惕這段期間潛在的獲利壓力與股價震盪風險。儘管有產品組合的調整(軟瀝青與碳材料佔比上升),但整體效益需時間才能顯現,難以在短期內完全抵銷傳統業務的頹勢。因此,短期內中碳的股價可能會受到獲利預期下修而面臨一定的修正或盤整壓力。

長期展望 (2026年之後)

儘管短期逆風強勁,中碳的長期發展前景則展現出相當的潛力。報告中對於先進碳材料的積極佈局和多項擴建計畫,預示了公司未來的成長引擎將主要來自高附加價值產品。這些策略性投資主要集中在幾個爆發性成長的領域:

  1. 鋰電池負極材料:中碳是24M半固態電池技術「唯一驗證合格的負極材料供應商」,這一點至關重要。隨著客戶的半固態電池產線投產(新客戶GW預計9月發表產品),需求量預期將「跳升」。此外,公司在高階手機應用上的UF系列負極材料及多孔矽碳負極材料的開發進展,也將使其在高容量、快充電池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2. 北美「去中化」需求:美國對中國石墨產品徵收高達160%的反傾銷關稅,為中碳創造了進入北美市場的黃金機會。這一政策變動,不僅有助於公司的高階產品打開新的市場,也能顯著提升其國際市佔率和產品毛利。公司考慮在北美建廠的策略,更是為了搶佔這波去中化的紅利,這對營收和獲利將是巨大的結構性利多。
  3. AI伺服器電力備援系統(BBU):隨著AI浪潮的推進,資料中心對穩定、高效率電力備援系統的需求劇增。中碳先進碳材料在LIB+EDLC及LIC組合中的優勢,特別是其高電容量和符合「去中化」要求的特點,加上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的擴建計畫(2027年初第一期完工),將使中碳受惠於AI基礎建設的爆發。
  4. 化合物半導體(SiC)等方性石墨:SiC因其在電動車、AI伺服器等高階應用中的關鍵地位而需求大增。中國對石墨產品的出口管制,迫使客戶尋求在地化供應鏈,中碳已獲得多家客戶驗證的等方性石墨產品,正好承接這一需求。240噸等方性石墨塊材工廠的擴建,將確保公司能夠滿足這一增長市場的需求。

總體而言,中碳的長期趨勢展望樂觀,這些高附加價值的碳材料業務不僅能提供更高的毛利,也更具成長潛力。當前的短期挑戰可視為公司進行戰略轉型的陣痛期。一旦新產能開出,產品打入全球關鍵供應鏈並搶佔去中化帶來的市場空白,中碳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將大幅提升,帶動股價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週期。

利多與利空因素

利多因素 (Bullish Factors)

  • 新興碳材料業務具備高速成長潛力:公司在鋰電池負極材料(如用於24M半固態電池的介相石墨碳微球、高階手機的UF系列、矽碳負極材料開發)、AI伺服器BBU先進碳材料,以及SiC半導體用等方性石墨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線的佈局明確,且多有突破性進展與客戶驗證。這將逐步優化產品組合,提高盈利能力。
  • 「去中化」國際趨勢帶來巨大北美市場機會:美國對中國石墨產品課徵高達160%的實際反傾銷稅,加上中國的出口管制,為中碳創造了不可多得的北美市場開拓機會。這不僅能大幅擴大市場份額,亦能顯著提升高階產品的毛利率。
  • 多項關鍵碳材料產能擴建計畫:為因應市場對先進碳材料(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及等方性石墨塊材(240噸工廠)的需求增長,公司已規劃擴建,顯示對未來營收成長有明確的信心與承諾。這些產能預計在2027年初期開始貢獻,為中長期營運增添強勁動能。
  • 持續投入研發並獲取市場領先技術:不斷增加的研發支出以及多個完成與進行中的前瞻性專案(如化合物半導體、高功率電池負極材料),彰顯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堅定承諾,是維持核心競爭力及開發未來成長機會的基石。
  • 長期穩健的財務與配息記錄:公司連續30年獲利,且有持續配發股利的記錄,負債比率保持在健康的低水平,顯示公司具有穩固的營運體質。儘管短期獲利下滑,但健康的財務狀況提供了應對逆境的彈性。
  • 優良的ESG實踐與企業形象:公司在公司治理、碳中和目標設定、環境保護、職場健康及智慧財產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與獲得的肯定,有助於吸引更多注重永續投資的資金,並提升企業社會價值。
  • 產品組合多元,風險分散:傳統煤化學產品應用於汽車、石化、煉鋁等多元產業,而新興碳材料則聚焦於綠能(鋰電池、儲能)和高科技(半導體、AI伺服器),使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強,不致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或產品。

利空因素 (Bearish Factors)

  • 短期營收與獲利顯著下滑: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與稅前盈餘較前兩年有明顯下降,毛利率更跌至20.20%的低點。這表明公司短期營運面臨嚴峻挑戰,將對短期股價表現造成壓力。
  • 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盈利:公司部分產品(如苯)價格與國際油價直接相關,且國際油價今年(2025年)預計持續波動,若油價下跌,將侵蝕產品利潤。非油價相關的軟瀝青價格也受到影響,市場展望不確定性高。
  • 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帶來的衝擊:公司高達八成的產品受美元指標換算台幣計價或直接外銷影響,2025年5-6月新台幣的驟升已導致獲利減少,若未來匯率持續波動,將對財報表現帶來不確定性。
  • 中國市場供需失衡與經濟不確定性:中國產能嚴重外溢,加上整體經濟前景不明朗,導致客戶提貨意願降低,甚至延後量產,直接衝擊中碳的傳統產品與部分碳材料的銷售表現。
  • 新業務發展需要時間發酵:儘管先進碳材料前景光明,但多項產能擴建案仍在進行中(如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預計2027年初才完工),新產品的導入和客戶驗證也需時間。在此青黃不接的階段,來自新業務的營收和獲利貢獻有限。
  • 環保成本增加與排碳挑戰:屏南廠因擴廠導致碳排放升高,未來必須投入大量資源於能源電力化、綠電使用及建置再生能源設備以達成碳中和目標,這可能增加營運成本。

投資人(特別是散戶)注意事項

針對中碳這份法說會報告所揭露的資訊,散戶投資人應特別留意以下幾點,以制定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1. 關注財報表現,尤其毛利率與營收趨勢: 儘管長期展望佳,但短期業績下滑是一個現實挑戰。投資人應密切追蹤中碳每季的營收和盈利報告,特別是毛利率的變化。如果毛利率能觸底反彈,或者營收跌幅收斂甚至重回增長,這將是市場開始轉向樂觀的重要訊號。
  2. 核心轉型進度,碳材料佔比提升速度: 中碳的未來主要繫於其先進碳材料業務。投資者需觀察財報中「碳材料」產品線的營收佔比是否能持續、加速地提升,及其毛利率表現。這些高附加價值產品的成長,才是決定公司估值和股價長期走勢的關鍵。特別留意24M半固態電池、AI伺服器BBU和SiC半導體用石墨等業務的最新進展和出貨量數據。
  3. 北美市場拓銷與「去中化」效應: 美國對中國石墨產品的高關稅是一個重大利好。投資人應關注中碳是否能成功抓住這個「去中化」機會,打入北美供應鏈。相關新聞稿、財報附註或下次法說會中提及北美客戶訂單、設廠進度等資訊,都將是檢視此利多因素是否實際轉化為營收和獲利的依據。
  4. 匯率與原物料波動風險的持續性評估: 由於公司外銷比重高且產品價格受原物料影響大,匯率(台幣對美元)與主要原物料價格(油價、苯價、瀝青價)的變動仍是重要的外部風險。散戶投資人可適時參考外部機構的預測,或關注國際新聞,評估這些宏觀經濟因素對公司營運的潛在影響。
  5. 留意長期產能擴建案的進度和效益: 公司計劃中的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和240噸等方性石墨塊材工廠的建設進度非常重要。雖然完成時程較遠(約2027-2030年),但這些是公司未來長期成長的根本保證。投資者應定期檢視公司發佈的進度更新,並評估這些新產能能否如預期帶來可觀的營收和獲利貢獻。
  6. 避免短線炒作,以長期佈局思維持有: 考慮到中碳目前的營運狀況和轉型性質,其股價在短期內可能會呈現較大的波動或面臨下行壓力。散戶投資人應避免基於單一利多或利空事件進行短線追高殺低。建議採取長期投資的視角,利用短期回檔進行分批佈局,耐心等待公司碳材料業務的轉型成果和產能逐步釋放,待結構性利多開始兌現後,再考慮獲利出場。
  7. 研究公司估值與同業比較: 在投資中碳之前,投資人應與同業或類似轉型中的公司進行比較,評估其股價估值是否合理。考慮到其傳統業務承壓與新業務成長期交疊,現階段的估值計算會相對複雜,需要綜合考慮轉型帶來的潛在價值。

總結與觀點

中鋼碳素化學(股)公司,代號1723,這份法人說明會簡報發布於2025年8月27日,描繪了其在當前全球經濟變革浪潮中的策略與處境。總體而言,公司正經歷從傳統煤化學品製造商向高附加價值碳材料創新者的戰略轉型,其短期與長期表現呈現出鮮明的對比與挑戰並存的局面。

短期面臨的逆風,為戰略轉型的陣痛期:從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來看,中碳正經受著考驗。營收與稅前盈餘的下滑、毛利率的壓縮,反映出國際原物料市場的波動、新台幣的強勢升值(特別是2025年5-6月)以及中國市場產能過剩和需求疲軟的綜合影響。這些外部不利因素在短期內仍可能持續,導致傳統煤化學產品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並波及部分碳材料業務。對於現有股東或希望短期獲利的投資者而言,這段時間可能充滿不確定性與潛在的下行壓力。公司的市場預測也顯得謹慎,預期油價與苯價仍有不確定性。

長期增長動能強勁,奠定高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儘管短期有挑戰,中碳在報告中清楚揭示了其在長期發展上的明確目標與佈局,這些潛力集中體現在其先進碳材料業務:

  1. 鋰電池關鍵供應商:公司不僅在高階手機的負極材料有所突破,更是24M半固態電池技術「唯一驗證合格的負極材料」供應商,這一獨特性使其有望在全球能源轉型和電動車、儲能爆發式增長中扮演關鍵角色。新客戶GW的量產投產預期將顯著拉升需求。
  2. 搭上「去中化」順風車:美國對中國石墨產品高達160%的反傾銷關稅,為中碳開闢了進入北美市場的廣闊機會。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塑的大背景下,這種「去中化」趨勢對中碳是巨大的結構性利好,有望使其產品在全球供應鏈中取得更高份額和溢價。
  3. 擁抱AI浪潮:AI伺服器電力備援系統(BBU)對先進碳材料的需求增長,以及中碳為此擴建500噸先進碳材料工廠的計畫,明確顯示公司已將目光投向最前沿的科技應用,抓住了AI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
  4. 半導體與高純度材料戰略地位:等方性石墨在SiC化合物半導體和工業熱場構件中的應用,以及公司240噸工廠的擴建,使其在關鍵高科技領域的供應鏈中確立了地位。特別是中國對石墨出口管制後,本地供應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5. 永續經營為基石:持續投入ESG,承諾2050碳中和,並取得多項實績,這不僅能降低營運風險,也有助於提升公司品牌價值,吸引注重ESG投資的長期資金。

投資總結:中碳當前的股價可能會受短期盈利壓力和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而震盪,但這份簡報透露出的強烈戰略轉型信號,以及其在高附加價值碳材料領域所建立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堅實的長期成長潛力。這是一家具備「基本面護城河」的公司,在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地緣政治變局(美國對中關稅)的交匯點上,正處於價值重估的前夜。

因此,對那些具有長遠視野的價值投資者而言,當前的短期逆風所造成的股價波動,或許是重新評估和分批建倉的機會。成功的轉型和新興業務的逐步放量,特別是北美市場的突破,將在中長期內驅動公司營收和獲利的爆發性增長,使中碳從傳統的煤化學企業蛻變為引領綠能和高科技材料創新的標竿企業,並最終反映在股價的提升上。觀察其轉型的速度和效率,將是未來幾年投資中碳的關鍵所在。

之前法說會的資訊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主要向投資人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 本次採Cisco Webex視訊會議,報名請洽crane@kgi.com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線上法人說明會
相關說明
主要向投資人說明本公司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 本次採Cisco Webex視訊會議,報名請洽sheryl.wang@firstsec.com.tw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直播或串流
公司未提供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
日期
地點
犇亞會議中心(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99號15樓)
相關說明
本公司業務及財務相關資訊 (含部分截至113年10月份之自結財務資訊)
公司提供的連結
公司網站相關資訊連結
文件報告
公司未提供